分享

心理健康任重而道远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书海遨游 No.21027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 No.21027

推荐指数:☆☆

   心理健康任重而道远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原书阅读:318分钟

本文字数:1,454

本文阅读:5分钟

曾几何时蓝皮书系列已经成了每年在追的杂志。就当本杂志随手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数据趋势,或者有什么刷新我认知的数据结论。

从整体来说,这本蓝皮书最核心的结论就是,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的便利性仍有不足,满意度仍不高。简单的说就是路还很长,空间还很大。

坦率的说,这本数据报告里面没有太多意外的结论,也许最大的意外是发现在一堆数据报告中竟然还有一份《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调查报告》,一份典型的没有数据的主观报告。包括很多报告的最后建议部分,都会有很多主观的陈述。虽然包山包海什么都对,但总感觉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

唯一一个有点意外的结论是“抑郁和焦虑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当然所有数据得出的结论或者说概论都会有一般化的倾向,就比如“降低”其实从相对数据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有趋势下降但显著性并不高。有时趋势会变成先证预言,一旦成为结论,那就会慢慢变成“应该”或者“必须”的现象,以此也会放大相应的显著性。就这点结论而言就会引发我更多的好奇和关注,会不会和不同年龄层对于心理服务的接纳程度不同有关呢。

还有一个引用的数据也很有意思,即抑郁症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病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同时有一个“疾病负担”的概念,会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患者付出的不单单是医药费,还有时间甚至收入等机会成本。抑郁症已经占到所有疾病负担的60%~85%。如果真如这个数据呈现的结果,我想到的是保险公司以后是不是要出抑郁险,如果出了保费也一定要天价了。

最后想分享对于数据报告的思考,撇开针对性的问卷,可以看见在心理健康报告中借用了很多量表作为数据收集用的问卷。简单的罗列了一下有以下几种: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977

中国心理健康量表,2008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2006

情绪调节量表ERQ,2003

职业情绪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MBI-GS,2003

心理弹性量表2题简版CD-RISC-2,2007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975

大学生人格量表UPI,1966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2018

老年抑郁量表短表GDS,1988

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1975

人脸量表

自尊量表SES,1965

相对于问卷来说,量表是有信效度的验证的,且会得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很多的量表都是有年头没有更新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状态的变化,其实这些量表都应该与时俱进的更新迭代。

另外,看见很多报告都是在用一些经典的短表比如CES-D、GAD-7……相反经典的SCL-90只有一个报告用了,可以看出数据收集的精细度差异。如果基于短表调查的话,可以看到有一些效度的分析,但信度缺乏了一些数据支持,这也许是心理测量永远的痛。

所以整体的结论,特别是定性的结论也许也只能做一个参考而已,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

2021-7-5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