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浪淘沙杯”国际华语文学大赛】散文组入围展:张维奎《情系桃花山》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1-08-30


中华作家网
中华作家网(www.zhongguohaoshi.com)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登记专门从事国内和国际文化交流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是以作家、诗人、书画家和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为主要培养和服务对象,集文学艺术作品发表、文化资讯、名家作品推荐、文艺大赛、图书出版、组织交流和技术开发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文学艺术网站。经过多年发展,网站拥有五万多注册会员,与全国及海外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组织、行政机构、各类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已培养近万诗人作家加入各级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部分作者还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很多国家级和省级重要报刊发表作品,甚至荣获各类国家级文学奖。网站现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泰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建立创作基地,目前已成为海内外文艺领域备受欢迎的文化网站。总部电话:010-80699958。


入围作品展




 情系桃花山 
  ——写给所有热爱会宁的人们
       张维奎

       会宁桃花山,位于县城南面,其主峰高峻奇特。你若站在桃峰顶上,仰蓝天,俯大地,临长风,四顾茫茫,其山势雄也,其气象巍也。人在天地之间,上连天穹,下接地气,天地人浑然一体,使人顿然感觉到一种天地之灵气,产生一种人生之豪气。这种灵气和豪气,孕育于桃花山,植根于会宁,传承到了会宁人的血脉之中。此山就是我说的桃花山。我生于斯,长于斯,钟情于斯。桃花山景色让人陶醉,山峰让人痴迷,为会宁文脉传承之象征。
当我们回望古今会宁历史的时候,犹如站在桃花山之颠,望看那浮浮的云,那层层的林,那深深的谷,像是从远久的历史中走过来的那深一脚浅一脚的印痕。那是会宁人相扶相伴,相濡以沫的艰难历程,有悲壮,有豪情。这一切,都恒久地融入了桃花山的魂魄和情怀中,熔铸了会宁精神。
桃花山的斯文告诉我们,会宁人民的先辈们艰难跋涉,探索前行。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来者;无论是会宁人还是外籍人;无论是逝去的还是健在者。他们怀着对会宁深沉的爱,把会宁的事业一浪又一浪地推向前进。
当会宁走过中国成立六十年之后,迎来了一个大跨越,大发展,大变化时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我们回首前尘时,没有在迅速的发展中割断与历史的联系,没有忘却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更没有忘记那些为会宁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凡是与会宁有缘的人都在会宁这块热土上洒下了鲜血、汗水和深情。在桃花山这座天然的丰碑上,镌刻着每一个在会宁有过印记的人。桃花山眷恋着他们,他们同样眷恋着桃花山。
桃花山雄视千古,人文赓续,历代不乏举世精英。他们将国情、乡情、亲情融为一体,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舍身为国安危,除恶救民于涂炭。就这样一代接一代的用汗水和鲜血染红了桃花山层林,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新时代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雄劳模,成为会宁人骄傲和自豪的象征。会宁也成就了许多党、政、军、企业优秀人才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被誉为全国“状元县”的会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生,使神州大地为之放彩。
会宁,只要你与它相遇,你就忘不了它。就会永远与它水乳交融在一起。
会宁,相遇过众多的亲民爱民的父母官。至今,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仍在谈论着他们为会宁办的利民之事。 
当然更多的是在会宁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他们每天仰望会宁桃花山雄姿脚踏会宁沃土,支撑着这片天地,打造着这份家业,创造着新的奇迹,同心共筑中国梦。
   马克思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话:“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这句话讲了一个重要道理,那就是,谁不属于自己的家乡,他就不属于祖国和人类。谁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乡,谁才真正属于祖国和人类。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作为会宁桃花山儿女俯仰无愧,光辉永存。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子,同时也忘不了自己是会宁人。
  当会宁赤子在共和国的殿堂上受到人们瞩目时,他们发出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我是会宁人。”
  当他们在各条战线取得成功和佳绩时,会自豪地说:“我是会宁人。”
  “我是会宁人,谁不说会宁好。”这话里有智慧,有真诚,有魄力,有感情。
  是的,“我是会宁人”,是对会宁的认可;
“我是会宁人”,是对自己的定位;
 “我是会宁人”,是对人民的承诺;
 “我是会宁人”,是对情怀的抒发;
 “我是会宁人”,是天南地北会宁人的精神密码,它将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凝聚在那雷霆万钧的桃花山雄风之中。
    千古桃花山,雄风永在,
    情系桃花山,真情长存。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书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书,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给我起了有文化内涵的名字,期盼“望子成龙”,带上梦想健康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还题写下书名一一《认真做人做事》。在悠悠岁月中,我不知不觉地就开始书写人生这部书。
     幼儿时,有取之不竭的素材:哭闹、欢笑与眼泪和着口水齐飞,一点一滴化为诗情画意落在白纸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印痕 。最使我难忘的 是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茁壮成长,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她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父亲用传统文化培养我学会做人做事,鼓励我学文化,教育我爱祖国,他的形象多么崇高伟大。
     少年时,我就上了小学读书,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渐渐地有了缤纷的梦想和奇思妙想,于是我用蜡笔和水彩颜料勾勒美好的事物,用歪歪斜斜的笔划,稚拙天真的语句,描绘对大自然事物的认知,还向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前景。人生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有起承转合的未知情节,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年龄段,什么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充满生生不息的希望,才是人生世界的良好开始。
     不经意间,千树万树梨花开,青春风风火火的到来。我思绪飞扬,心潮澎湃,幢憬追寻,探索着未来的世界。在向先贤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同时,及时的抓住青春的美好,用坚韧不拔之志,身心沉浸于书卷中,摒弃杂念,抱元守一,专心致志地学习,而潜移默化中已然启迪心智,慰藉心灵,进而在书海中荡漾。如果人生是条抛物线,这就是我的起跑线,朝着光明的方向延伸,在旅途中砍掉路边的荆棘踏平沿途的坎坷,用自己的脚走出一条路来。熬过疾风暴雨,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存,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和突破。这样人生才会有价值,有质量。
      只要有岁月的砥砺,持之以恒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父母经常提醒我,人生有太多不测,还要不断遭遇风雨,缠绕烦恼,碰撞各种各样的墙壁;书籍是我的导师,虔诚的告诉我,跋涉于载沉载浮的人生航道之上,风起,雨落,总有太多的不自由,总有太多的随波逐流。如果不认识自己,不善于经营自己,老是想着名和利,心猿意马,得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就很难创造自我,实现自我,机会就会在你身边偷偷溜走,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我在青年时期,为了提升自我,孜孜不倦的读书,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始终相信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渐渐地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发展和获得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实现以及精神的升华。
      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老师循规蹈矩的教诲,经典诗文的启发引导,使我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得比别人更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在雷打不动日积月累中学习进步。这就是说,要在成长中不断默默耕耘,凭着智慧和耐力去实现。因此,我渐渐懂得了,生命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一种精神状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这样面对现实才不会把心中的理想撕碎,让自己胸中燃烧着的熊熊烈火不会熄火。如果,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还有什么理想、作为而言?人生在世,必有挫折,必有不幸,也必有痛苦。无论如何,要砥砺人格,磨炼心志,听从良心的独白,成就人生的一方风景。这样,我就对一路的相逢别离,亲友的关心帮助,恶人的伤害、忌妒和忌惮,以及自己的奋发进去和辗转徘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都分别成为一组组壮怀激烈或感伤婉约的诗,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篇篇有哲理的散文……连缀成我人生最难忘,最精彩的章节。
      我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在风霜雨雪中跋涉,命运给了我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千奇百怪,有些故事催人泪下。可谓是一首长长的“断肠诗”,令人心碎,不堪回首,难以言状。只能说,生活日渐繁锁,矛盾越来越多,阴郁的乃至决绝的文字,开始出现……只是,经过了思忖、斟酌,我多半还是续写自己成型的书,而不是撕裂旧章另开新篇。
     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想,生命中挫折难免,但我必须认真学习培养一颗充满喜悦的心灵。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撰写这本人生的大书。半个世纪来,无一日不阅读,不一日不写作!无一刻敢懈怠,无一时甘逍遥!我虽然不是诗人,不是作家,但我坚持阅读一生,写作一生。我稍有闲暇,用阅读打扫心里垃圾,用写作排遣人生苦闷,自我疗伤,自我治病,我为什么如此倔强和执拗呢?因为我要成就事业,用智慧和毅力应对现实。
     最高层次的人生是不断学习,要有学习的智慧,生活的智慧,探索的智慧,创造的智慧。必须明白,学习的基础是实践与探索,学习的目的是巩固与发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人生的全部价值。也许生命正是因此而获得智慧和能量,使理想成为可能的。只有如此,人生才能不断地趋向成熟,才能生存和创造。
     古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工作岗位上,由学而优则仕转换为仕而优则学的同时,集中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沈,所有的干劲,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与此同时,要保持不断学习,向文化的巅峰攀登。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天,全力以赴追逐我心中的梦想,生命便不会随着今天的虚度而枯竭,更不会因为明天的等待而消亡。为写好这部书,我经常自问这样六个问题:
       一是我是否没有生活在现实之中,总是担心未来?或是追求一种遥远的虚幻?
     二是我是否常为过去发生的事后悔,因为那些事已经过去,为这些事而使自己更难受?
     三是我清早起来的时候,是否决定要“抓住这一天”一一尽量利用好这二十四小时?工作与学习两不误做到了吗?
     四是如果这一天,充分利用好,是否使我从生命中得到更多?
     五是我什么时候,该开始这么做?今日,还是明日?
     六是我爱国、爱党、爱业、爱同事、爱亲友、爱自己做到了吗?
      我先后在教育和文化战线当“领头羊",从这六个方面追问和约束自己。不论担子有多重,我都坚持到夜晚的来临,不论工作多么辛苦,都能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上级领导和身边的同事们夸奖我是一个爱学习、有诚实、有耐心,谦虚能干的好同志。我自己感到这是一种价值去向,由衷的感到很甜美,也很自豪!
     古罗马诗人霍勒斯写的几行诗:“个人很快乐,因为他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能感到安全,能够说,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这几句诗听起来很随意,很现代,对我的启示是,人性中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拖延着不去生活,喜欢梦想天开,而不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说,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我们度过的每一天和每一个时刻。
     转眼间,我已经进入老年了,还要一页页翻过,一年年书写。人生这部书,可以说既有了厚度,又有了深度和广度,闲暇时品读,那五味杂陈,惆怅与欣慰交织一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叹青春一去不回头,喜看走过春夏,迎来金秋,思量如何继往开来,为人生来一次再出发。是的,时光的手已掀开了新的一页。说真的,这个时候的我,那就挥洒自如了,毕竟我已拥有成熟的思想和心智。我或因事业有成就而涌现高潮;或时不我待,再接再厉,独上高楼,续写昂扬的篇章;或知足常乐,安安稳稳地守护着那心爱的职业。尽心尽责,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这样我的人生都将更有收获,写的人生这部书会更加丰富、耐读。可谓快乐人生事,事业趁年华,一路阳光璨,笑里度岁月。
      岁月如梭,人生的书,写到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但绚烂归于平淡,自有境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至此也成真。人生到暮年,一定像书,那淡淡的油墨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每次品读,如与智者对话,从中获取宝贵的启示。会使书香气弥漫在人们身旁,温馨温暖着人们。我不会居功,只是微笑着漫笔一路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所感所悟、得失成败汇集在《昨日的笔记》《心田流韵》《散文集》《为人民放歌》《中国戏曲志》部分篇章及八次授国家级奖的作品汇集起来,用文字充实和装帧成这部书。心想,能够微笑着看着这部书,而乐在其中而不形于外。让这些文章与诗歌成为纪念我和父母的深情,慰籍我此生贫穷苦难的心路历程,表明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工作,继承先辈遗志的符号!
     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里的两句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境是:遥望青山,雨后最是自在。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隐隐约约,烟雾缭绕,如同人间仙境。一片片绿色深浅不一,像是一片绿意蒙胧的海洋。我引用这两句诗,就是说,对年轻的一代人,要能点燃一把火,不是灌满一桶水。希望他们像楠竹一样直插云端傲蓝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长辈就应该有这样的仙境。
      终于要写后记了,还是简单总结我的一生,能在地方和国家史册里留下不可泯灭的一笔,还能给后辈一些寄语、诗文、嘱托和自己的名字。终于明白:万水千山总是情。闲云悠悠,流水淙淙,学习生存的本领,品咂生活的韵味,领悟人生的真谛。就是红尘纷扰,还是独爱悠然。在最后的日子里,泡最好喝的茶,写最动人的故事,交最真实的朋友,在平凡的 事物中体验美感。到这个时候,莫说青山多障碍,白云亦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幻,柔情似水爱仁义,只要生命还在,与新时代逢合,拥抱春夏秋冬,写好最后的一篇文章。
      总而言之,我的成长,就是学会做人做事,懂得守住人生底线,借助生活的启迪,去感悟生活的滋味,发现人生的意义,然后不断地调节自己,完善自我。就是到了夕阳西下,来日不多,还要不惧晚秋的欺凌,不怕虫害的噬咬,岁岁夏夏,周而复始,保持心如明镜,洁身自好,既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质,又要干净大方廉洁奉公的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这样这部书的内容更精彩,故事情节就会更生动。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书。从小到老,我只能年轻一次,但也只能老年一次,每一个价段都很珍贵。尽管,我年轻时为前程奔命,中年时为事业奔波,老年时为自己活着,书的内容还不够充实。然而,我晚年却有充足的时间修改和补充,使主题更明确 ,情节更生动。如果我写得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成了一本读者喜欢的好书,自是可喜;如果这本书平淡无味,甚至不忍卒读,也没有什么,至少能说明,我还是奋斗了,努力了!我会高兴的与时光一同老去……
       
作者简介
张维奎,甘肃白银人,毕业于北京人文涵授大学文学系,副研究员,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后有200多篇(首)散文、诗词、论文在国家、省、刊物发表,其中荣获国家、省级奖励八项(戏曲与图书学术研究论文为国家学术研究奖)。退休后,《情系桃花山》散文荣获散文网一等奖,诗词荣获中华诗词大赛二等奖,中原诗词比赛特别优秀奖,律绝与散文诗荣获李白杯中华长江文学十佳诗人奖,并在李白诗人节现场创作比赛中荣获李白诗人勋章奖。同时,出版《为人民放歌》《星光散文集》等四部专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