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中医学病名,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不论国度、民族、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轻的不治自愈,重的可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与此类似。小柴胡汤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 .诸风》。感:觉出,使人在意识、情绪上反应,冒:向上透、向外发,《说文解字》曰:冒,蒙而前也。感冒就是在感触到未知的外邪(风、热、寒)后人体所产生的驱邪外出的反应。公元210年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问世,书中对外感风寒给出了治疗原则与有效方剂,虽因战乱而使该书散佚不全,但却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对外感风寒疾病的治疗达一千多年,故有“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的说法。明清时期传染病多次爆发流行,临床医家发现有些外感热病的特征、传变规律和《伤寒论》的六经传变规律迥异,经历代先辈不懈探索与研究,以清代吴鞠通和叶天士为代表的中医大家,创造性的总结出了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的传变规律。至此中医学在处理外感热病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渐趋完善。“外邪感人, 受本难知, 因发知受 ,发则可辨”,“风为阳邪、其性开泻、善行而数变“,是中医对诊断外感病的认识。感冒是风邪夹寒或夹热侵犯机体,机体奋而抗争,驱邪外出的一种病态反应,根据病邪寒热的不同,机体表现出了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水、苔薄白的风寒感冒症状,或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的风热感冒症状。感冒是风邪夹杂寒或热伤人,病变程度尚在机体浅表部位,治疗当以解表为先,或辛温解表代表处方荆防败毒散,或辛凉解表代表处方银翘解毒散、桑菊饮,所谓解表药多为含有挥发油的轻清发散药,临床应用时不可煎煮太久,更不能做成丸药服用,否则将起不到发散表邪的作用,如银翘散原方用法:“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轻煮走体表发散风热表邪治疗风热感冒,重煮入中焦清热解毒可治疔疖疮疡。温病学派对现代临床用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清热解毒类中药、中成药滥用泛化非常严重,部分临床医生每每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与西医抗菌消炎理论联系在一起,只要是有所谓的临床炎症,不辨寒热虚实,不论细菌病毒,不假思索便提笔处方。特别是治疗感冒的清热解毒类药,市场上琳琅满目,处方是重叠使用,部分患者虽症状缓解一时,接下来出现的咳嗽长久不愈。笔者曾治疗一例咳嗽长达半年久治不愈的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偏爱口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祛所谓的热气、湿热,最后导致干咳,所有西医检查化验指标均正常,并月经延后至闭经,查患者少气懒言、畏寒恶风,四肢清冷,干咳少痰,每下午晚上、气温下降、受凉后加重,处方大剂量细辛、干姜、肉桂等温肺药约1个月才治好。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治疗感冒时宜解表当先、慎用寒凉药是用药原则,也是二十余年临床的心得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