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德培 | 想起谈大政老师

 丁中广祥 2021-09-02


想起谈大政老师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初一年级结束时,教我们语文的吴鼎老师调走,初二的语文由谈大政老师接任。

每一个新任教的老师,都得接受学生的秘密调查,谈老师也不例外。几天后,关于谈老师的“根底”纷至沓来。有人说,他是回族人。还有人说,谈老师语文功底深厚,他教过的学生都很喜欢他。也有人说,谈老师家住镇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苏北……

当时,我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经常出入办公室送作业,见到谈老师的机会比较多一点。有一次,我想知道回族人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在办公室近距离盯着谈老师多看了一会儿。他突然猛地一抬头,似乎发现了我在看他,对着我笑了笑。我做贼心虚,赶紧一溜烟跑出了办公室。

还有一次,我把几本迟交的作文本送办公室,其他老师告诉我,谈老师把作文本带到宿舍批改了,作业直接送到宿舍去吧。我问了好几个人,终于找到他宿舍。一进门,看到谈老师靠窗口埋头改作业,就向他说明来意。他站起来笑着说:“你第一次来吧?坐一坐!”我接过他递来的凳子,拘束地坐下,打量他的宿舍。这间宿舍有点特别,谈老师的单人床旁边,排列着四五只大缸,每只大缸里都装满食盐,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咸味。盐缸的另一边,还有一张单人床,席子卷着,好像没有人用。

谈老师见到我好奇地盯着几大缸盐发愣,就说:“前些时候市面上的盐紧张得很,一些学校食堂没有盐下锅,炒菜、煨汤都淡而无味,师生有意见。而我们学校事先储存了一些盐,才没有出现这种尴尬情况。这就叫有备无患。”谈老师对有备无患的解释,包括当时说话的神情,让我记忆至今。谈老师又说:“无盐的日子不好过……不过,你知道无盐女的故事吗?”我摇摇头。他接着讲起了这个故事。古代齐国有个女子,长相奇丑,三十岁了,还找不到婆家。后来,她毛遂自荐,见到了齐王,把齐国的内忧外患分析得头头是道。她的远见卓识征服了齐王,齐王立即采纳她的建议,内整弊政,外接邦交,使齐国繁荣昌盛。“这个故事说明,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不可以貌取人,应该以德、才取人。”

谈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觉得好像是听了一节课。对于成语,对于历史典故,他能信手拈来,让我十分佩服他渊博的知识与超强的记忆力。他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物物皆课本,处处皆课堂,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以及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施教的教育艺术,对我日后从事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说话间,几只老鼠公然窜出来抢走落在地上的一片萝卜。谈老师愤然说道:“人都说胆小如鼠,饥饿的老鼠真是胆大包天,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如此猖狂!”他停顿了一会儿,突然对我说:“你搬来住这张空床吧,有两个人住,这些老鼠或许会规矩一点,省得夜里闹得人睡不安。”我虽然感到意外,但当时我理解他夜晚一个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可能有点害怕,还是点头同意了。

第一个晚上,我担心老鼠闹夜,很久才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醒来,发现谈老师带晚改作业时常披在身上的棉外套,压在我薄薄的棉被上,顿时感到满心温暖。后来,我夜里醒来时,曾悄悄地将老师的外套,盖回老师那床并不厚实的棉被上,让他睡得暖和些,但天亮后往往发现棉外套又回到我的床上。天气又一次降温的时候,学生宿舍里我的下铺同学被子太单薄,希望与我合起来睡,两床被重叠起来盖可以暖和一点。于是,我跟谈老师打了个招呼,就去学生宿舍跟下铺同学抱团取暖了。

亲其师,信其道。初中阶段,我很喜欢听谈老师的语文课,语文成绩也大有长进。在谈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为学校黑板报积极投稿组稿,收获了自信,也在不经意间,把爱好文学的种子深深埋进心底。

初中毕业,我考取了江都中学。高中毕业后,我曾向当年初中同学打听谈老师的情况,得知谈老师已经调走。后来有人告诉我,谈老师好像是去了上海政法大学工作,没有确切的联系方法,所以多年来未有联系。

当我自己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有学生来看望我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自己的老师。那年夏季,在樊川中学操场上与谈老师匆匆一别,总以为今后师生相聚机会多多,也未说什么感谢与惜别的话。谁知这一阔别,竟有58年之久。如同陈年佳酿历久弥香,这些年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竟愈加浓烈。值此教师节前夕,衷心祝愿谈大政老师生活美满、健康长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