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掇菁撷华,化虚为实——乌鲁木齐第75小语文教师参加水区小学语文本学期第一次集体教研培训掠影

 潮大叔 2021-09-02

掇菁撷华,化虚为实——乌鲁木齐第75小语文教师参加水区小学语文本学期第一次集体教研培训掠影

阅读 121

  金秋九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又迎来了新一年的开学季。

       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国家新出台的“双减”政策,提高水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效,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2021年8月31日,乌市水磨沟区教研室刘慧敏主任邀请尊敬的余映潮老师,在第五十中学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了“余映潮工作室”第三次线上培训活动。刘主任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能够领会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的真谛,在开学前积蓄充足的能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教研活动。

  余映潮,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

       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在上午一共有五名来自五十中的优秀语文教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说课。第一位是马娜老师带来的《走月亮》,为了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抓住课文中描写作者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想到的句子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五感法写作。

  第二位是齐岩老师,带来的是《爬山虎的脚》的说课。她通过让学生朗读,品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连续、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第三位是张旭老师的说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她通过让学生三次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语句,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手法。

  第四位是宋珊老师的《我的“长生果”》说课,她抓住课文中作者身上写作的故事,课上以讨论的形式,结合自身实际让学生明白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

  最后一位老师是肖姬莲老师带来的说课《七律·长征》。她通过初读,精读课文,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的大无畏革命乐观精神,从而提高学生习作中表情达意的能力。

  她们的课给老师们许多启发,虽然是线上进行的,老师们的热情依旧未减,都在认真的记笔记学习。

  随着最后一位老师说课完毕,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精神矍铄地出现在屏幕上,他就是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老师——余映潮老师。

  余老师对每一位老师的说课,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点评。看每节课的教学流程,评教学过程中的创意和亮点,诚恳的指出不足之处,分享自己对每节课的创意。

  下午,我们线上观摩了余映潮老师的《在柏林》的说课,他立足于《在柏林》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抓住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让学生感悟到战争的残酷。

  最后,我们听了余老师的讲座《板块式,主问题》。他指出,语文教学最可怕的是零碎的无休止的提问和学生从表面上的回答。课文不是用来进行零碎的提问的,任何课文都需要“利用”,以训练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形式就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和“主问题”活动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集训练,并达到“无问”的教学境界。

  一天的充实学习到了尾声,参加余老师教研活动,让我们感慨万千,老师们纷纷表示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理论是在已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创新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能够深化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对话的水平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双减”新政策的当下,依据课文内容、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构建的“板块式教学”实践的措施,实效性强,便于操作,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余老师温文尔雅的语言,端庄厚重的教态,扎实有效的内容,无不感染着我们。余老师的课堂,注重引领学生凸显语言的魅力,带给我们心灵的丰富,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他用本真去还原语文课堂的真谛,给我们带来一节节有趣而高效的语文课堂。感谢余老师的不辞垂训,感谢水区教育局为老师们搭建的成长平台,让我们在奋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相信各位老师披星戴月走过的路,最终将会繁花遍地。

撰稿人:王雨静

审核:孙琦

图片提供:高语教研组 低语教研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