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小心这个会影响你的健康

 素问健康 2021-09-02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自然界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也很容易触景生情。现实中尤其是有学生的家庭,学生们在家热闹了整个暑假,初秋开学后突然间家里冷清了,老人会感觉怅然所失。而夏秋季节的更替,尤其是温差幅度的增大,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腰腿疼痛等各种季节病不断的出现,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对身体健康状况开始过多的担忧……被这种小忧伤的情绪所侵扰,似乎很多人都打开了秋季的怪盒子:悲秋。

悲秋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多到顺手拈来都是名家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季产生悲秋的情绪是否正常?要如何化解呢?

秋季为何会产生悲秋情绪?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以及四季的变化都有着关联,以秋季为例,秋季主肺,肺属于五行里的金,而七情里的悲也属于金,三者关联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在秋季人们容易出现悲秋的症状了。

西医方面则表示,进入秋季之后人体内的褪黑素会变多,这种激素会抑制体内的肾上腺素,当肾上腺素分泌受阻的时候人们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秋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当气温骤然下降的时候人们的身体机能会受到抑制,这个时候内分泌也会失调,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很多朋友在秋季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该如何对待悲秋情绪?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另外,适应秋季“肃杀”的气,学会“收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调整悲秋情绪有效的方法。

第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生活要规律。秋冬季节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在晚11时前入睡。有条件的最好午睡一会,化解困顿情绪。

第二,“使志安宁”--心境要平和。所谓志是我们的心神,不是心脏。当我们的心神跑出来,你不收敛,当秋天的肃杀之气来临之际,心神就会伤害,就会出现莫名的恐、惧、怕这种不良的心理。

“宁”就是让心神回归到身体内,要在充满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保持平和,忌浮躁。做做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平和的运动,可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

第三,亲友要多交流。如果产生悲秋情绪,有亲朋好友进行开导,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也可以拉三五亲友一起逛街、运动、旅游,共同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第四,饮食要清淡。秋季宜多吃银耳、百合、川贝、杏仁、冬瓜仁、蜂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可多进食如石榴、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