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志贤 | 写诗随笔之一:仿写

 时光捡漏 2021-09-03

01


所谓仿写,即模仿书写。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他人作品,不是抄袭,从某种程度上说,模仿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仿写,前人早有先例。仿写有多种形式。有步其原诗之韵的。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江南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诗人模仿杜诗写道:“十里荷花翠点红,石桥村舍杨柳风。霸王贵胄今安在?江山依旧图画中。”这首仿诗写得也不错,也挺有意境和韵味的。
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我也步其原韵仿写过一首诗:“垂柳森森翠竹长,小亭倒影入池塘。忽地一阵秋风起,满树桂花扑鼻香。”这首诗,我是依照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曰》仿写的。为了说明问题,顺便也把高诗抄写如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集句诗也是仿写的形式之一。所谓集句诗,即摘取古诗文之句集合成诗。试举前人一例。宋代诗人白玉蟾写过一首《集句赠王秀才》诗:“富贵必从勤苦得,名位岂肯卑微休。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首诗第一二句分别出自杜甫的《柏学士茅屋》和《徐卿二子歌》。第三句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第四句出自李白《将进酒》。
 我也仿照这种形式,学写过一首题为《公园所见》的集句诗:“白发众老翁,闲坐说玄宗。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学写的这首诗,有三句是摘取前人的诗句或联句的。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拙诗中的第二句就取之于这首元诗。拙诗中的三四句,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朱惠民先生写的一幅楹联。这两句的意思为:为官者去官卸任后,老百姓在日常的谈话中对他的评价,往往是最客观、最公正、最真实的。这幅楹联很有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文章。
唐代诗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①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③?”(注:①停:安置,留置。②舅姑:公婆。③入时无:是否时髦。)我对这首古诗后,十分赞赏,于是也仿其内容、对话、意境写了一首题为《试衣》的诗。拙诗虽然写得不好,但还是愿意公之于众:
“集市归来笑眯眯,忙趋镜前试新衣。拙荆低声问老夫:“长短深浅堪合体?”(拙荆:古代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我在阅读学习古典诗词中,也仿照一些表现力极强的句式去写诗。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写道:“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于是,我仿照“试问……”、“最喜……”等句式,也写了两首《赞冬梅》诗。其一:“梅兰竹菊文人赞,清淡素雅有特点。试问它们谁最美?一树红梅雪满天。”其二:“赏心翠竹悦目兰,秋菊遍野不怕寒。最喜隆冬腊梅花,独笑枝头迎新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仿照“正是……”句式也写了一首 题为“秋景”的诗:“村道整洁屋舍新,美丽乡村呈新姿。正是一年丰收季,门前硕果压弯枝。”
 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写道:“又到中秋月圆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依照“又到……”句式也写了一首《苹果》诗:“水色山魂呈美景,上芲不负流汗人。又到金秋丰收时,累累果实别样红。”
我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关于仿写这个知识点杂七杂八就谈这些。以上内容,仅供初学者参考。

                                    (2021年8月27日写于凤翔寓所)





作者简介

周志贤,网名夕阳西下,陕西凤翔人。本人热爱教育,一生从未跳槽,执着于教育教学事业。现已退休多年。本人唯一的爱好是,喜欢读书和写作。在三十多年的学校生涯中,曾在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校报校刊和各省市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上千篇。晚年又将其收集、整理和编辑,目前共出版小册子十八本。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