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王兵作品 | 东阳的原风景

 梅雨墨香 2021-09-03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喜欢涂鸦的人喜欢做着各种邂逅的梦。参加工作已有些岁月的我,对于曾经的风景仍然记忆犹新,喜欢捡拾起些文字或记忆,或归档或放手,即使成为故纸堆也毫不在乎。

以前读书时,性格的一些原因让我远离了这个“他乡即我乡”的畅想,不过对于同学走东窜西的游玩风景地,我打心眼里是深爱的。学生时代家长负责制,即使一次春秋游也是要多次打报告申请的。那时候出游没有车子,出行工具也很简单,除了翻山越岭的走路,能够偷偷从家里骑出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响的老凤凰,也许是比中大奖还幸福的事……要去的地方永远都不远。总有这样一些小小的乡镇村落让人动心,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安静从容,仿佛从存在的那天她就是这个模样,仿佛很多年以后她依然会是这个模样……

初到东阳,是到它的一个前身之一——管村。作为广丰的古村落,与浙江江山毗邻,现今遗存一大批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有民宅、宗祠、石拱廊桥、标志性牌楼式建筑小屋等。这里颇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曲曲地穿过村子,小溪的两边都是一些古老的房子,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要去的则是一个唐姓的家里,他家有女初长成。同学带我们穿过依水而建的民宅,踩着光滑锃亮的青石板路,首先到了他所工作的学校,低矮的教学楼,斑驳脱落的墙面,操场中间一大块泥巴地面,刚下过雨坑坑洼洼的,一大群踩完水玩的学生挽着高高的裤腿,大摇大摆地从我们面前经过。样子像极了小猪佩奇里的乔治。有趣的是若干年后,在一次干部档案审查中,管村中学一个与我同名同姓同年生的老师,他的一份档案资料落在了我的档案袋里。也许是为了邂逅的遇见而蓄力,也许只为了证明一种我失散多年双胞胎兄弟的错觉: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不得不打起精神用档案人的智慧论证我的清白。同时也感受到融合着浙江人睿智更有江西老表憨厚血脉的管村人那份独有的情怀与厚道。

在同学女朋友家,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一些不知名的锄头菜让我们味蕾大开,一盘特色熏菜,里面品种繁多,有小溪鱼蟹虾,也有小甲鱼,还有乌乌漆麻黑的腊肉,此时此刻只见唇间、筷子上的油光闪闪,也顾不得一丁点的斯文与颜面。

走在乡下的小路上,或到田垄上走走,一阵清风,顷刻间就会令你的心情舒畅淋漓,暂且忘却所有的烦恼事,从而生出了许许多多旖旎,仿佛碧波上荡起的一阵阵涟渏,或是心头涌起祝氏先祖种种传说。抬头望望天,万丈之外是蓝天白云,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蓝得是那样的纯粹;云朵是那样的白,白得如柚子花,洒落在地上,两种色彩相互点缀,相互补充,我内心深处渴望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敲棋子醉花茶”的生活方式,一一在这里呈现;也喜欢在阳光下或在雨中自由奔跑、翻滚,或尽情欢呼、享受自然的恩赐……

沿着村道,我们一行人步行到了一处寺院,这是一个世外桃源,具体的名字我也叫不出来。姑且叫它“三叠寺”,它座落在一个矮山上,上下三层,第一层是寺庙,卧在山中,潺潺的山水缓慢地渗出并流入庙前的天井,汇成一条小河流出院外;袅袅的佛香沿着山际间飘散开来,在绿树山影重叠中悄悄洇开一闪一闪的烛火,仿佛西天佛祖座下的那片红云,祈佑着这片黑土地。

站在矮山的第二层,是一个掏空的山洞,高的地方逾二米,据说这里是当年走日本躲灾荒的避难所,院落四周隐约可见一些信手涂鸦的碳笔画,以及一些散落在各处还没收走发黄的棉絮和旧衣服、土制的瓦罐。

第三层,是需要越过二楼左边的羊肠小道,这是当年打柴人用柴刀砍出来的。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也是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一口水塘,几块长势喜人的庄稼,以及时不时激动地跃出水面的小鱼小虾。更有甚者一只不知人性险恶的小王八四脚朝天在石圪塔上晒着太阳,对于我们这些“天外来客”的造访是不屑的。站在第三层,放眼远眺,社后方向的雨石山,遥遥相望。山石陡峭怪石林立、千奇百怪,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东阳的山与别处的不同,我对这些山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许是因为熟悉,所以觉得特别亲切。我曾经在徐霞客游线标志的申报中探寻过千年封禁的铜钹山白花岩、福建的浮盖山以及疑似徐霞客手书“神态怡然”的天桂岩,那时的我为循着徐霞客游记里的记忆找回一份当年正确的游览图,一天来回走十几公里山路,脚上都磨出了泡,还依稀记得当时一条蜥蜴从面前经过吓得我们摄影师差点丢掉相机匆忙而逃的画面,随处可见远处大大小小的山脉,诸如八仙下棋,新奇而粗犷;例如雨石山,一柱冲天,孤零零地站成“三省交界”的坐标;如铁山,千年冰渍石,见证着苍海变桑田永恒的爱情……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便在脑海一一涌现,并在脑海中一一清除。我知道,这是一种寄托,是一种牵挂,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到乡野走走,随处可见的是潺潺的水流,灵气而富有神韵。一年四季之中,乡村的色彩不同,韵味不同,基调也不同,仿佛一幅大自然天成的水墨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最爱乡村黄昏时分的景色:悠然,清新,宁静而祥和。没有城市车流的噪杂声,没有工厂机器的轰鸣声。身处乡村田野间,沐浴在晚霞中,淡幽的水墨景色,清新略带野花芬香的气息,顿时会拂去你满身的疲惫,工作中的辛劳,人生中的不如意顷刻烟消云散。

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东阳前身之二的社后竹岩村。它是一个最具乡愁的小山村,竹岩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道路全部硬化,实现村村通、户户通。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子外观结构均采用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百姓宜居乐业。每每走在这样一个乡村里,袅袅炊烟,那是一道千百年来最容易最直接勾起游子心中思乡情结的符号。还有晨光中朝霞满天,月夜的星辉和虫鸣,雨夜的蛙声阵阵,以及灵鹫寺的晨钟暮鼓……那里的一切都曾经是我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迹。正如在一次东阳采风中,我用中华新韵吟颂的一首诗《游竹岩村有感》写道:

竹岩新寨群山绕,院落重开耀宇穹。

后裔耕读鱼米地,子孙繁衍代昌隆。

古樟岁岁传功业,细水涓涓汇巨龙。

淘宝电商皆妙笔,山乡巨变日蒸蒸。

思绪在穿越尘土抵达东阳后,我想,要是在这样的一个小乡村做一回农人,或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必定会影响你的一生一世,他们的勤劳朴素、与世无争的个性将成为你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王兵,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参花》《花溪》《山东文学》《文学百花苑》《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及自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