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快乐老年435 2021-09-04

文艺作品源于多彩的生活,生活本身也到处充满了戏剧特色。

小说和影视作品对一般读者和观众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对于作品中的生活原型的影响那会是更大。这方面的例证还真的不少。

曾经作为战犯接受改造的原国民党军统中将沈醉,还有战犯徐远举(曾用名徐鹏飞)、周养浩,都是小说《红岩》中的反面人物真实原型,他们看了小说后有啥反应?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坐在中间,与程思远 沈醉合影)

还有老电影《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战犯李仙洲)、《解放石家庄》中的国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以及枪杀杨子荣的土匪孟老三,在看了或听了涉及自己的影视剧都有啥感受和表现?且看下面的故事:

沈醉在北京功德林接受教育改造期间,曾经接受过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采访,他介绍了不少有关当年白公馆、渣滓洞内外的事件情节,所以沈醉也算是该书创作的有功之人之一。

1961年12月小说《红岩》上市发行那天,已经被特赦一年的沈醉特地跑到王府井新华书店,排队两个小时,买了三本《红岩》,小心翼翼装在包里。

沈醉干嘛买了三本?原来,这其中一本他决定自己留着看,另外两本,则分别寄给了尚在功德林内服刑的徐远举(徐鹏飞)和周养浩。

沈醉在邮书的便函中写道:“小说里,严醉、徐鹏飞和沈养斋的人物原型,就是我和你们两位。小说所描写的这三个人,虽然有些艺术加工,但其面貌、性格、职务、作风等方面还是基本相符。我们三人作为反面人物形象,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也是应该的。我们从中能够得到的欣慰,一是不会忘记我们过去的罪恶,二是作为反面教员,能够让下一代知道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随着小说《红岩》的畅销走红,沈醉一时成了公众人物。当时每天登门求见他的人很多。他还曾接受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主创人员邀请,前往摄影棚给演员说戏,介绍军统刽子手杀人的动作。

沈醉说:“抡起大刀,凌空劈下,这不是杀人的动作,这是劈柴火。杀人又称抹脖子,就是手握利刃,反贴在手臂上,然后对准对方咽喉快速一抹···”

沈醉是有切身见闻的,他的讲述自然令演员信服。

1964年,上级安排几位特赦人员到功德林给尚在改造的战犯作报告,介绍到各地参观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教育、鼓励在押战犯取早日走向新生。

报告会后,战犯徐远举拉着沈醉的手,询问外边知不知道沈醉就是《红岩》小说人物严醉的原型?沈醉告诉徐远举说,外边不但知道,而且不少剧团、电影厂还让沈醉去介绍有关的情节,没有一点歧视。

徐远举闻此很高兴,他认为自己出去也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我就是“徐鹏飞”。临别时,他又兴奋地拽着沈醉的手说:“你等着为我接风吧,我相信我能争取特赦的。”

这一年,徐远举写出了彻底认识、反省自己罪恶的交待材料《我的罪行实录》。后来在1997年,公安部档案馆将这份材料以《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编辑出版。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徐鹏飞剧照)

当时,他在交代材料中说:

我血手染红岩的罪行,是震骇中外,令人发指的。

我沉痛地悔恨自己过去的罪恶。即使人民处以千刀万剐之罪,也难慰革命烈士及其死难家属的英灵于万一。

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改造人类、改造世界的宽大政策,将我这个危害人民、作恶多端、怙恶不悛的大刽子手,从深渊中拯救出来,给以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机会。

在政府的耐心教育之下:使我逐渐恢复了人性……使我分清了是非善恶,认识到谁恩谁仇。痛恨蒋介石将我由人变成了魔鬼,感谢毛主席把我由鬼变成了人……我坚决跟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以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德于万一。

可能徐远举没有料到,小说《红岩》的畅销,他已经成了千夫所指的“恶人”。据说,1966年4月的第6批特赦战犯本来打算将徐远举列入,由于《红岩》出版发行后,读者众多,徐鹏飞的知名度大增。政府也考虑提前特赦他会有负面效应。因而就未将其列入。

正当徐远举努力改造,争取重新做人的时候,“文革”动荡岁月开始了。战犯特赦工作因此搁浅,徐远举感到特赦之路已成奢望,经常陷入苦闷。

1973年冬,徐远举因劳动质量不合格受到批评。他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当晚又用冷水冲澡,本来他就患有高血压,结果刚走出卫生间就晕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终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死。

另一名在押军统特务战犯周养浩,属于思想较为顽固一类,后期经常装病对抗改造。至于他看了小说《红岩》怎么评价不得而知。他在1975年被特赦,申请赴台湾遭拒,后投亲去了美国。曾用亲身经历驳斥过他人对大陆的污蔑。1990年病逝。

老电影《南征北战》属于经典影片,曾感动了几代人,至今仍好评如潮。

片中的反面角色张军长,既有张灵甫的嚣张狂妄,也有杜聿明、黄维被俘时的影子,属于是艺术形象;而那位李军长的原型,则是国民党济南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李仙洲。

1947年2月,李仙洲奉命指挥整编第46师和第73军从明水、淄川南犯莱芜、新泰,企图南北夹击我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随即发起莱芜战役,李仙洲所率七个师6万余人被歼,李仙洲本人被活捉。

李仙洲被俘后,先关在东北战犯管理所,后入北京功德林战俘管理所接受学习改造。1960年11月被特赦释放。

在电影《南征北战》中,尽管国军李军长戏份不多,但还是被演员阳华演得令人难忘。

他在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上,遭到张军长讥讽时的无奈又不甘心而且不以为然的表情,极其生动形象,同时又有些滑稽。每次电影放映到此,影院里总会响起一片笑声。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后来李军长在凤凰山遭到解放军围歼,他通过步话机向张军长呼救时的台词“请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曾成了观众熟记的经典情节。

十分有趣的是,“文革”期间《南征北战》在全国反复放映时,有记者采访李仙洲对电影中他的形象塑造有何评价。他面带苦笑仍有些不服气地说:“我哪有那么狼狈?”引起周边一阵哄笑···

1981年,八一厂拍摄的的战斗故事片《解放石家庄》上映后,很多人争相观看。

据说,片中的反角、时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任文史专员的特赦人员----原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也看了。一天上班后,罗历戎的老同僚见他就说“老罗,昨天又看见你在清风店指挥国军打仗呢?”罗历戎先是一愣,然后连忙摆手说,岂敢、岂敢···

1901年出生的罗历戎,黄埔军校二期毕业,中将军衔,抗战期间转战各地,曾有不俗表现。1942年任国军第36军军长,1945年1月任第3军军长。1947年10月在清风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

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第3军接到蒋介石北上保定的命令,罗历戎对部下倾述:“与其说总裁调我北上,不如说共军调我出城啊!···如果我们军北进保定,执行南北夹击的作战计划,那么首先要经过正定、新乐、定县、清风店、望都等三百多里的共区,共军北围徐水,很可能是诱我北上,然后挥师南下将我们围歼于途中,然后乘虚再克石门(石家庄)。”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剧照)

果然,第3军在几天后的被围歼印证了罗历戎的分析。但当部下提出,应该赶紧提醒蒋介石改变作战安排时,罗历戎竟然一脸凝重说:“后娘养的,良言也会被当成奸计啊!”

这番话无疑是影片的艺术加工,因为在现实中,罗历戎并非杂牌将领,也属于中央军嫡系之列。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被特赦人员,周总理按照北方的习惯,用饺子招待大家。

罗历戎落座后,见旁边坐着一位高个子佩大将军衔的解放军将领,觉得面熟,但又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周总理看出了他的心思,指着那位将领说:“他是罗瑞卿,是你们四川同乡,你们二罗已经在清风店见过面嘛!”

罗历戎恍然大悟,激动得站起来说不出话来。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真对不起,在清风店我后悔没听你的话,给你们造成困难···”

罗瑞卿大将哈哈大笑回答:“那有什么,你不愿意让守石家庄的余部放下武器,我们不是照样把石家庄解放了吗?那时候你对国民党政权还有幻想,今天认识了,说明你改造得不错,今后好好为新中国建设出力吧!”罗历戎连连点头称是。

1983年6月,罗历戎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7月在北京病逝。

在八个样板戏热演的1968年,描写剿匪故事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在东北特别红火。可在当年英雄杨子荣牺牲的黑龙江牡丹江海林林区的一个小村庄,有个年过半百的村民孟同春表现十分怪异。

细心人发现,每次从广播喇叭里一听到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唱段,特别是那句“为剿匪先把土匪扮”,孟同春就浑身发抖,精神紧张。当时的人“阶级斗争”警惕性都很高,便向上级作了反映。

上级派人经过调查并对孟同春进行反复教育,他终于坦白,他就是当年从土匪窝逃出去的土匪孟老三。根据他回忆,杨子荣牺牲时身中三枪,其中有一枪是他打的,其他土匪打的另两枪。

小说红岩电影南征北战及智取威虎山面世 其中反派原型做出了啥反应

孟同春由此被捕,因认罪态度较好,被判刑8年。1980年80岁时病死。

据有关史料介绍,1947年,牡丹江地区的大部分土匪都已经被解放军剿灭,只剩下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这年2月22日,杨子荣所在的二团得到残匪郑三炮落脚点的消息,团里派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一个机枪班,去消灭郑三炮。

二团副政委曲波,即小说《林海雪原》作者,随杨子荣等一起进山。小分队根据脚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窝棚。窝棚中藏有包括郑三炮在内的7名土匪。

杨子荣手持盒子枪冲在最前面,他一脚将窝棚门踹开,枪口对准土匪,大喝“不许动、举起手来!”屋内土匪拉枪栓准备负隅顽抗,杨子荣立即扣动扳机。

不料天气寒冷冻住了枪栓,枪没打响。杨子荣又打了一枪,还是没响。紧跟上去的小分队战士叫孙大德,他带着一支转盘冲锋枪也没打响。最关键的3枪没响,但是土匪的枪响了。杨子荣胸部连中三枪,倒在门旁牺牲。曲波和战友们一齐向窝棚内土匪开火,孙大德更是气得爬上了窝棚,顺烟筒一起扔进了五颗手榴弹,炸死5名土匪,一人受重伤,一人逃走。

逃跑这名土匪就是孟同春----孟老三。他在老家隐匿21年,终于在京剧《智取威虎山》热演时暴露了原形。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