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地方因为拆迁让淮阳人再次走近一位本土历史名人,皇帝曾赐他谥号

 大豫坊 2021-09-05

近日,淮阳区老城区改造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为了方便城区百姓,淮阳区区委区政府征求部分群众意见,研究决定,把老城区一些已经搬迁出的机关办公区拆掉,改建为群众休闲公园或者停车场。公安局原办公区已经搬迁完毕,西城区的办公区已经开启各种服务功能。原办公区要拆掉,改建为停车场或者休闲公园,目前办公区主体已经拆掉。一座仿古建筑赫然显露出来,这就是端敏袁公祠。

据史书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二十四日,袁甲三病故,同治皇帝赐谥号“端敏”,葬于淮阳西关并专祠祭祀。有《端敏公遗著》传世。

袁甲三祠堂前公安局老办公楼拆迁接近尾声

袁甲三是近代以来,淮阳区域走出的第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还是后来曾就任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的叔祖父。是项城袁氏家族中第一位以科举功名(进士)入仕的人,也是第一位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员。先后在京担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郎中、直至担任御史、给事中。最高官职是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他性格刚毅,敢言直谏。曾受命剿办安徽、河南捻军,多次取得胜利,受到朝廷嘉奖。项城袁家自袁甲三开始,代代都有大人物出生,政治家、军事家、文人、科学家,不能不说,这都得益于袁甲三开创的庞大家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甲三住在陈州(今淮阳县)家中养病时,晚清重臣曾国藩专程到陈州看望他。在捻军两次进攻陈州时,袁甲三的病情已非常严重,他就在病榻上向守卫陈州的将吏传授破敌方法,结果捻军两次进攻陈州都没有成功。

祠堂内外杂乱无章亟需修葺整理

据记载,袁甲三墓位于淮阳县城西2.5公里小孟楼村东。并有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华士魁、徐世昌等手书碑碣。袁甲三墓,属“悬棺”。袁甲三在清朝被视为士林楷模,皇帝加以表彰,设立三处专祠祭祀,可谓享尽荣誉,子孙世代荣耀。到了“文革”期间,因为袁甲三镇压捻军起义的缘故,其被视为镇压农民军的刽子手,“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墓地于1968年“文革”期间被拆毁,尸体被从墓中“请”出示众,墓中随葬品被毁弃殆尽,据说被村民换回十三台手扶拖拉机。

拂去历史的是非烟云不说,袁甲三毕竟是从淮阳这片大地上走出去的杰出人物,在当时也是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皇帝赐予谥号,足见其功勋。目前存在的端敏袁公祠可以说已经多年荒废不堪,亟需修葺整理。周口市人民政府尽管于20063月将其列为周口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保护,以致于今天即便是淮阳本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就是当年曾经赫赫有名的袁甲三祭祀祠堂。

目前,老城区公安局办公区拆迁工作接近尾声。笔者呼吁在这里有关部门可以携手袁氏后人,将其设计改建为主题休闲公园。以袁甲三祭祀祠堂为文化主题点,祠堂内展示袁甲三一生经历,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筑附属设施。为市民和游客留下一处“淮阳历史名人”凭吊地,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可以休闲,可以了解并追念袁甲三的功绩,学习历史,感慨古今,引发思绪。

相关链接:

袁甲三(1806~1863年),字午桥,河南项城人。袁耀东次子,袁世凯叔祖。为晚清重臣。袁甲三先后参与了平定太平军、捻军的军事行动,屡建战功,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赐号“伊勒图巴图鲁”。袁甲三因战功显赫,受朝廷嘉奖,赏戴花翎,穿黄马褂,使袁氏家族成为一方望族。同治二年(1863),袁甲三病故,享年五十八,谥号“端敏”,葬于淮阳县西关,著有《端敏公遗著》传于世。

袁甲三堂孙袁世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