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线”打拼【文友习作·请你编辑·第三期】

 东营微文化_ 2021-09-07

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

为 “线” 打 拼

开学了,改革之风把城乡孩子都送进了殿堂般的小学,他们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宠儿。

同一条起跑线

过去,城里的宝宝三岁了,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好多的玩具,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他开始步入了多彩的人生。后面还有条件优越的小学、初中在等着他。初中毕业后能升学则升学,不能升学国家给安排工作,他的人生前景一片光明。为嘛,因为他是非农业户口。
另一名乡下孩子该上学了,娘给他缝了一个书包,手拿小板凳,把他送到了学校。娘近乎唠叨的对老师说:这孩子很皮啊,你是他姑,别由着他,该说就说,该骂就骂,该打就打。从此这孩子就在这土课桌的土屋里,开始了他的人生奋斗,梦想考取一个国家包分配的学校,跳出农家门,改变命运。
小潘招工进了工厂,看到人家双职工成双成对、进进出出,子女入托费都可以报销,好想找一个吃工资的女朋友。怎奈他家在农村条件不好,终未能如愿。后来,他努力打拼评职称,家属子女转户口,孩子才进了实验小学,弥补了人生一大缺憾。那时,渴望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就像天上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及。

起跑后过独木桥

放学前,学校门前车水马龙,接孩子的人熙熙攘攘,开车的、骑车的纷至沓来。有的凑在一起弄两把,有的扯闲篇,听老王书记“演讲”。他愧疚的说:俺干大队书记那会太自觉了,把招工指标都给了别人,落得全家埋怨俺一辈子。幸亏儿子跑运输挣了钱,在县城买了楼,孙子才进了这好学校。这回再也不能让孙子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表叔自孙子上幼儿园就开始接送,待我接孩子时,他孙子已上初中了。有一次,我看见他就说:表叔,这回你完成任务,该养老了吧?他说:还不行,现在我每天还得去东城做饭,饭做好了接他,吃完饭再去送他。晚上我就不管了,他妈下班后去陪着他,早晚都是她的。
听完后,我不由的想,这往返五十多公里加做饭,任务不轻啊。可又一想,现在神童才女争过独木桥,都在为分数打拼,家人自然就成了“模范支前队”,如遇独木桥打颤,是不惜用肩膀扛着的。
去年暑假后的一天,表叔看见我,高兴的老远就喊:这回行了,功夫没白费,你那侄子610分考上市一中了。言语间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和骄傲。想来也是,能不骄傲吗?孙子替他弥补了荒废的学业,他看到了光宗耀祖的希望。

时隐时现的分数线

考试后,亲朋好友见面,往往都会关切的问:孩子这回考的怎么样啊,多少分,多少名呀?
听到问话,一般有两种心态和回答。孩子学习好的答:不错,不错,几门功课满分,只有语文扣了3分。多少名就不知道了,现在学校里不让按分数排名次。
如遇孩子学习差的就显得有点尴尬,对方会淡淡地说:还行,在中上游吧?
一楼小耿的闺女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升高中时,未中考就被垦利一中招去上课了。今年高考后,我看到他一家人很平淡的样子,就和老伴说:小耿的闺女是不是考的不大好啊?看他俩好像不太高兴。为了怕人家难为情,我们就相约先不要问。
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小耿的闺女,就问:报志愿了吗?她答:已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去天津中医药大学。
我知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招八年制的“本硕”生,随即就说:那很好啊,八年,连硕士一块下来,你考了多少分啊?他闺女说:是九年,连博士一块完成,我考了627分。
回家后,我赶紧高兴的告诉老伴,又给小耿发微信祝贺,称赞他闺女一定会成为弘扬中医药的人才。
现在学校不以分数排名,把分数线“隐”起来;可每到关键时它又“现”出来;特别是到高考时,那录取分数线可是规定的一清二楚。
古代的科举制度延续上千年,清末废止了。后来的考试制度,文化大革命被取消了。随之而来的是推荐上大学,也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了历史。
现在人们对分数线喜忧参半,看到分数线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想到教育改革。近几天,国家颁布了教育改革的许多重大举措,但愿孩子们能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压抑的考试中走出来;分数这把尺子用得少了,弱势群体又不至于受到伤害。

点击浏览相关作品:

今非昔比【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第二期】

怕【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第一期】

关于写作部分作品点击查看:

人、物、语言——《老舍谈写作二十四》

人物不打折扣——《老舍谈写作二十三》

景物的描写——《老舍谈写作二十二》

人物的描写——《老舍谈写作二十一》

事实的运用——《老舍谈写作二十》

越短越难——《老舍谈写作十九》

谈谈文艺创作的提高问题——《老舍谈写作十八》

谈叙述与描写——《老舍谈写作十七》

怎样学诗  ——《老舍谈写作十六》

散文并不“散” ——《老舍谈写作十五》

谈简练——《老舍谈写作十四》

比喻——《老舍谈写作十三》

谈用字——《老舍谈写作十二》

我怎样学习语言——《老舍谈写作十一》

突出主题,安排材料——《老舍谈写作十》

写透一件事 ——《老舍谈写作九》
学生腔——《老舍谈写作八》

言语与风格——《老舍谈写作七》

文学修养——《老舍谈写作六》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老舍谈写作五》

古为今用 ——《老舍谈写作四》

多练基本功——《老舍谈写作三》

多改多念——《老舍谈写作二》

不怕,不慌 ——《老舍谈写作一》

规范投稿文本,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控制泛滥的表层记忆

三种常见的“重复”语病【东微写作课一】

关于“的地得”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