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州常山“三怪”

 cxag 2021-09-07

海州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马鞭草科大青属,灌木或小乔木;老枝灰白色,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偶有心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长8-18cm;苞片叶状,早落;花萼蕾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有5棱脊,顶端5深裂;花香,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顶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径6-8毫米,包藏于增大的宿萼内,成熟时外果皮蓝紫色。花果期6-11月。产辽宁、甘肃、陕西以及华北、中南、西南各地。生于山坡灌丛中。朝鲜、日本以至菲律宾北部也有分布。

海州常山“一怪”在名称,仅看这四个字,很难想到它是植物,还以为是什么地名。由于和药材常山药性相似,《本草图经》中将二者在同一条目“蜀漆”下介绍,宋代人苏颂认识到两者的差别,说:“而海州出者,叶似楸叶,八尺,有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因为“此二味为治疟之最要。”,他仍把海州的这种植物也定为常山,实际上这种植物也并非海州独有。

海州常山这个怪名连“药圣“李时珍也很懵,在《本草纲目》中说:“常山仍郡名,亦今真定,岂此药始产于此得名欤?”,就是疑问,难道这药材最开始产于河北正定得名?大家知道三国名将常山赵子龙的老家是河边正定。

浓郁的花香很吸引天蛾

海州常山“二怪”在气味奇怪,它的中药名叫臭梧桐,清代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百花镜》云,其叶圆尖不甚大,搓之气臭。”,说明其叶揉搓后有一种怪味,花、叶、茎都确有类似椿的怪味,实事上,其开得花虽然不大,有一种浓郁的香气,类似百合的香味,属于稍微奇怪的香气。

海州常山的果和宿存的花萼

海州常山“三怪”在花萼比果更亮眼。海州常山的花萼宿存,初开时是绿白色,下部合生,坐果后,花萼继续发育膨大,变成亮紫红色,像一个红色五角星,半包藏着紫色的果,十分漂亮,很为特别。

海州常山是种适应性非常好的植物,在上海地区可以自播扩散,花朵密集,香气浓郁,可观花观果,花可吸引蜂蝶,果可供鸟类采食,是一种生态效应较好的低成本管护绿化材料,可以扩大在绿地中应用。

图:朱继军

审核:黄增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