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镜堂院士:建筑应该接地气!

 设计气象台 2021-09-08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我国的专业领域上曾有这么一句话:建筑何镜堂,钢琴李云迪。可见何镜堂院士在建筑圈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等头衔足以证明。

 文末附建筑前沿跨年讲座视频合集 

褒贬不一的何院士

但如果你在知乎上一搜,却发现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何镜堂院士的作品单一,跟不上时代步伐。

▲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 via:何院士团队

而有的人却觉得,比起国内某些花里胡哨的建筑师,何院士的作品就显得实际很多。 

▲ 保留原本建筑外观的工作室 via:何院士团队

其中,讨论的最为激烈的是何院士巅峰时期的作品——中国馆。它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一起来看看。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何院士团队

中国馆,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何镜堂院士曾在《开讲吧》节目里面说到:建筑是接地气的,它跟当地的环境、当地的气候、当地的文化分不开的。建筑最高的层次是文化,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而最能体现这种灵魂所在的,就是当时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追溯到2007年4月,国家决定中国馆要在全球华人进行招标,共有344个方案参与竞标,最终由何镜堂团队胜出。

何院士认为,这个项目是代表着国家文化的象征,而且工程量大,时间短,总面积16万平的项目要在短短3年内完工。

他们团队就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提取梁、柱构架的形式,以及中国的代表文物——鼎的形态相融合起来,最终呈现出如今的效果。

当时项目刚建成的时候,有人说它像粮仓、像斗拱,四川人觉得像火锅,像麻将桌...

而何院士说道:虽然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他们理解的事与物,都有着同一个指向——中国,这才是接地气的建筑。如果大家都说像同一个东西,那就代表不了中国了。

虽然设计的初衷是如此宏大,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要么就是说狂妄自大。要么就是说抄袭偷懒。

▲ 有网友评论中国馆的体量严重失衡

当然,也有网友是这么认为的,中国馆本身就是为了在展会上展示我国的科技与实力,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文化。而且立意为“东方之冠”是为了在众多国家馆的建筑群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彰显东道主的地位。 

每个人对中国馆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从人性化角度看,有的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去看,而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工程院士,并非是浪得虚名

建筑不是一个建筑师的雕塑作品,我们看到的结果,往往还有更多更多的因素,比如业主的干扰,政府的干扰等等。而他的作品有巅峰有妥协。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一次采访中,何院士是这样说的:“光靠一个人是做不出建筑的。我感恩社会给我机遇,感恩我的学生帮助我。我有一批非常好的学生,我教他们建筑,他们使我变得年轻。”他大半辈子基本上都花在了做设计研究以及教书育人上。

▲ 出道即颜值巅峰的何院士

正如网友所说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他做的建筑有多么完美,而是他的作品对建筑界的发展是否有过影响。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最近,何院士也与其他建筑泰斗都在建筑跨年演讲发表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何院士就建筑如何体现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这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经验。

如果你深入了解这场建筑春晚的话,不妨下载这套资料看看。

 建筑前沿跨年讲座视频合集 

 | 2019-2020年 |

获取方式

扫码私信回复

QA09
即可获取

编辑:台长

审核:台长、气象观察员、台小妹

· 如何极速截图高清区位分析?
· 如何一键导出地图等高线?
· 如何一键完成作品集排版?
· 如何让彩平一键投影?
· 如何提取百度地图各种肌理?
· 如何AI直接画施工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