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光有三马同槽,还有牛继马后 ——闲谈中国人的报应观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08

      新年伊始,查看了一下本公众号,发现阅读量最大的还是《三国疑案曹睿的生世之谜》,看来大家对帝王密事、宫廷逸闻还是颇感兴趣。今天一本正经地八卦一个宫廷故事,顺带谈谈中国人思想观念中长存的报应观。

      中国古代有关报应的故事多如牛毛,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只是因为涉及到的人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本身也很有趣而已。

      《晋书·宣帝(司马懿)纪》里记载了一件事,说曹操曾经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进食,(三马分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槽指曹操家族)心里非常厌恶,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今后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三国演义》里演绎了一下这个记载,说曹操最初做这个梦时,以为三马是马腾、马超、马岱,后来马腾死了,曹操还是继续做这样的梦,深为不解,叫贾诩来解梦。

司马懿父子·剧照

      贾诩是三国时期最善于明哲保身的利己主义者,不愿意联系到司马懿身上来,以免引发曹操与司马懿的争斗后牵连到自己,就敷衍曹操说这是好兆头,不必猜疑。贾诩的解释是:“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三马”和“禄马”有什么关系?罗贯中紧接着在后面加了一首诗,就有暗示贾诩在糊弄曹操的意思,诗曰:

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

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贾诩·剧照

      果然,在司马懿父子前仆后继夜以继日的啃食下,曹(槽)氏家族终于被吃垮,乖乖地将帝位禅让给了司马家,司马炎建立了晋朝。

      有人说这是曹氏家族逼迫献帝禅让的报应,这有些牵强,汉朝在曹氏家族以前已经被各诸侯吃得七零八落,名存实亡,只不过最后一口是曹丕吃的而已。

  曹丕·剧照    

      同样是在《晋书》里,还记载了另外一个故事。因为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著名的小说来演绎这个故事,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这个故事出在《晋书·元帝纪》里,被后人取名叫“牛继马后”,就有报应的意味在其中了。

      话说三国时有一猛将,叫牛金。最初是曹仁的部将,首次出场既表现了自己的勇猛,更突出了曹仁的飒爽英姿。

      赤壁之战后,曹军主力撤退,留下曹仁守江陵。周瑜率领数万孙刘联军攻打江陵,前锋数千人率先抵达,准备进攻。曹仁想在周瑜军立脚未稳时将其冲垮,就招募了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队出城冲击,敢死队队长就是牛金。

      区区三百人,很快就被周瑜军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曹仁大为愤慨,叫左右牵马过来。长史陈矫等人赶忙拉住马缰,对曹仁说:“敌人太多,不可抵挡。就算城下数百人战死对我军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将军不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啊!”曹仁不理会这些人,披挂上马,率领几十名精锐骑兵杀出城外。

      出城离敌人一百步远的地方有一条壕沟,城楼上紧张观战的陈矫等人以为曹仁要停在沟边,声援牛金而已。谁知曹仁奋力打马跃过壕沟,冲入敌阵,把牛金解救了出来。但敢死队还有人陷在敌阵中苦战,高喊“将军救我!”曹仁又回身杀入救出其余的人。陈矫等人在城楼上看见曹仁杀进杀出,神勇无比,都感叹地说:“将军真是天人啊!”有点美军特种部队绝不落下一个兄弟的味道吧。曹仁是曹营第一将,没有之一。

曹仁·剧照

      就是这个牛金,后来成了司马懿的部将,跟随司马懿征(蜀)汉、平辽东,屡立战功,官升后将军。战功卓著的张辽也只做到同一级别的前将军,曹氏亲贵的曹洪也只做到后将军。

      按说司马懿专权后,作为心腹主力战将的牛金应该会官运亨通扶摇直上,谁知道司马懿第一个杀的自己人就是他。

      事情源于一本叫《玄石图》的谶书,里面有一句“牛继马后”的预言。东汉人对谶书非常迷信,司马懿也不例外,看到这句预言后心里始终不踏实,请著名术士管辂来占卜子孙的运势,占卜结果与《玄石图》谶言一模一样。司马懿手下就这么一个姓牛的猛将,为了子孙后代,司马懿决定杀掉牛金。

      于是,司马懿派人去请牛金赴宴。酒宴上,司马懿准备了一把内分为两格的酒壶,一格没毒,一格有毒,共用一个壶嘴,外人看不出来。斟酒时给自己倒无毒的,给牛金倒有毒的。牛金是个粗人,毫不防备,几杯酒下肚就中毒而亡。

      司马师当时在场,对此十分不解,问司马懿:“牛金对父亲忠心耿耿,怎么把他杀了?”司马懿教训他说:“谶书里有预言,牛继马后,不去掉牛金,子孙会有后患啊!

      司马懿以为杀掉牛金就为子孙后代除去后患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的儿子琅琊王司马伷的长子叫司马觐。司马伷死后,司马觐袭封为琅琊恭王,其妃子叫夏侯光姬,字铜环,是夏侯渊的曾孙女。巧的是,偏偏王府里有个小吏姓牛,偏偏夏侯王妃又和这个小吏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司马觐以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取名为司马睿。

夏侯光姬·绘画

      永嘉之乱后,西晋灭亡。衣冠南渡的晋宗室和南北大族拥立在建康的司马叡为帝,成为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晋元帝其实也是个傀儡,大权旁落在以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家族手里,即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王姓还在司马姓之前。

      牛继马后的预言成真。

晋元帝·画像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朝人沈约写的《宋史·符瑞上》。沈约,就是发明了汉字四声,创造出“永明体”诗歌格式,腰特别瘦的人。沈腰潘鬓中的沈腰就是说的他。他虽然满腹诗书才华横溢,但因为醉心于功名利禄,德行有亏,不为清流士大夫所喜爱。

      沈约记载的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有人信有人不信。《魏书》、《晋书》《旧唐书》《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等书的作者是信的,记入了书中。最相信的人是明朝思想家李贽,从来不称东晋为司马氏,只称为“南朝晋牛氏”。不信的人也不少,不信的理由就是沈约缺德,并且一贯喜欢捏造一些新奇的说法吸人眼球。

沈约·绘画

      这是件说不清楚真假的事情。中国古代史书缺乏严谨,还有隐晦的春秋笔法,还喜欢用文学性的语言描述历史事件,弄得像评书、演义一样,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这件事到底是真还是假。《宋书》《魏书》《晋书》《旧唐书》这些可都是列入二十四史中的正史,都这么语焉不详,更何况一些笔记小说野史。

      这明显就是个因果报应的故事,相信的人估计都深信因果报应。

      费正清先生《中国的思想与制度》文集里收集了《“报”作为中国社会关系基础的思想》一文,这是被称为海外“汉学界第一人”的哈佛远东语文系的杨联升先生写的。除了回报、报答、报德、报怨等之外,还有“报应”。

      起码中国古人是相信报应的。虽然没有宗教约束,却始终有“敬天畏命”的思想观念,所以有“人在做,天在看”的警示格言。“天”成了超自然的神,就像基督教里的耶稣,伊斯兰教里的安拉,佛教里的释迦摩尼。

杨联升·照片

      中国古人认为“”无所不在无所不知,随时随地观察人的所作所为,任何违背了天意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应,反映这种思想的格言俗话有很多,比如: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也有不认同这种观念的,比如东汉的王充,这个观点也流传了下来,最具代表性的话就是“好人命不长,祸害一千年”“好心没好报”。早期推崇有报应的思想家还真没办法回答这个诘难,直到佛教传入中国,才对此做了一个回答。今生的“孽”会随着轮回追随到来世,今生没有受到惩罚,终将逃不过来世,或者会祸及子孙。

      牛继马后的果就来自于三马同槽的因,司马懿造下的孽,司马睿来还。

王充·绘画

      民间的三国故事,最初被整理成书时就是个报应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之前,元代有本书叫《三国志评话》,书里言明,刘邦、吕后枉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于是玉帝将韩信转投为曹操、彭越为刘备、英布为孙权,刘邦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让枉死的三人分割献帝的国土报仇。因为韩信被吕后所杀,又安排曹操杀伏皇后。整个一因果报应的故事。

      其实东西方人都是相信报应的,中国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西方人说“种下的是风,收获的是旋风”,报应还要更猛烈些。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既不畏惧天命,也不相信报应,毫无道德底线地干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假药、假酒、假奶……还不过瘾,直接编辑基因造人了。

      还是相信有报应的好,起码有所畏惧,没有那么丧心病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