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屈原《国殇》今韵 一君木子 国殇 战国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评析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首诗。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气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注释 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 操:指拿着。 被:通“披”。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毂(gǔ):指车的轮轴。 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车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文中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jīng):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指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矢:即箭。 矢交坠兮士争先:文中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凌:文中指侵犯。 躐(liè,音“列”):文中指践踏。 行(háng):行列。 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 右:文中指右骖。 殪(yì义):缁地而死。 刃伤:即为兵刃所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 絷(zhí,直):绊住。 援:即拿。 玉枹:指嵌玉饰的鼓槌。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 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天时:指天意。 坠:通“怼”(duì),恨。 威灵怒:指神明震怒。 严杀:酣战痛杀。 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出不入兮往不反:文中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挟(音“鞋”):携,拿。 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 惩:文中指恐惧,悔恨。 诚:果然是,诚然。武:指力量强大。 终:始终。 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鬼雄:鬼中豪杰。 韵译 手拿吴地干戈啊身披犀皮铠甲, 兵车来往交错啊刀剑短兵逢狭。 旌旗遮蔽太阳啊敌人多似乌云, 飞箭交错坠落啊士卒奋勇前跨。 敌军犯我阵地啊践踏我军队伍, 左骖马逝亡去啊右骖被刀伤杀。 埋住两个车轮啊勒住四匹战马, 手拿玉饰鼓槌啊主帅击鼓敲打。 杀气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震怒, 全军将士捐躯啊丢尸原野无暇。 将士出征不回啊往前永不复返, 走向迷茫路途啊遥远且又漫漫。 佩长剑夹强弓啊争战躺在沙场, 头首身躯分离啊壮心永不改变。 真正勇敢顽强啊确是十分英武, 至始止终刚强啊无人能够凌犯。 身躯虽已不在啊精神却是永存, 烈士魂魄永生啊堪称鬼雄中坚! 作者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学识渊博,初辅佐楚怀王,任三闾大夫、左徒。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被秦攻破,既无力挽救,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他又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写下了《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许多不朽诗篇。其诗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其传世作品,均见汉代刘向辑集的《楚辞》。 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署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