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中资企业的买买买,老外真的慌吗?

 新用户3120VQG3 2021-09-08

有半个月了吧,有一篇名为《中国300亿收购了这家德国企业,整个欧洲都慌了……》的文章刷了我的朋友圈,它讲述了美的收购KUKA(一家机器人制造商)的故事,彰显了我们天朝的强盛。我似乎都能看出每一个人在转发它的时候所带有的自豪感。但是今天我却要泼一泼冷水,让大家冷静一下。

很多人会对比,日本上世纪80年代,在海外买买买的景象。然后肯定也有朋友能分析美国人怎么操纵外汇市场,怎么利用当地法律来让日本人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达到了让日本经济停滞、保护美国经济利益、维护美国国际地位的终极目标。从而来提醒现在中国的情形是和当年的日本是多么的像,来警示现在有点信心爆棚、有点狂热的中国人。

我换个角度,从普通人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收购,其实和买商品差不多。买个鼠标,只要付钱给卖方,然后就可以把鼠标拿回去用。收购公司呢,就复杂一些,不仅需要付钱给卖方,还要考虑如何把这个买回来的公司中的人、设备、技术如何整合管理,最终为买方使用的问题。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来看看老外卖了这家公司,到底会不会慌?

一、正常买卖,卖方总比买方精。KUKA公司的有什么技术,它的技术值多少钱,我相信KUKA的原股东比美的更加清楚。所以KUKA在收购谈判的时候,原股东知道它的低价是多少,所以收购价格不会低于此。既然没有亏钱。那么老外为什么会慌呢?

二、如果真的是迫不得己,需要亏本卖,他也不会卖出自己的核心利益。如果真的是迫不得已,他们肯定也只是会出售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是他们已经过时的东西来渡过暂时的难关。不到最后时刻,谁都不会把传家宝卖给别人。显然现在还没有到最后时刻,老外们只是卖了一些可有可无、已经过时的东西来渡过难关。那么老外为什么会慌呢?

三、如果也不是迫不得已,但是亏本卖了,那就麻烦了,可能是个陷阱了。如果产生了这样的情况,肯定充斥了巨大的阴谋了。我来开下脑洞,会怎么样呢?

可能,KUKA被收购后将作为美的布局的工业4.0关键棋子。但是呢,被收购后因为员工的离职,很多研发项目被迫中止,然后那些离职的员工又被一个新的KAKU公司招过去,他们修改了部分关键内容,绕过了原来KUKA专利权证书的内容,继续原来的KUKA的研发项目。而之前被收购的KUKA只留下了一堆死板的专利权证书而已。

有或者可能,KUKA被收购后将作为美的布局的工业4.0关键棋子。但是呢,KUKA的技术基于了很多基础的接口协议,这些接口协议的知识产权不是归KUKA所有,而是归比如,德国工业联盟所有。那么换句话说,是不是以后所有美的工业4.0的产品是否侵权,升级费用都要看德国工业联盟的脸色?那如果真是这样,老外不止不会慌,我看都要笑出声来了吧?

你觉得是那种情况呢?


所以最后,我们需要民族自豪感,但是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咱们对外出口的商品技术总体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是处于卖三十万件衣服换别人一台机械设备的阶段。所以现在无论我们再怎么有钱,再怎么买买买,别人也不会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