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昵称56163858 2021-09-08

无可奈何花落去

最近热播了一部名为《在远方》的电视剧,由马伊俐、刘烨、梅婷、保剑锋等主演,讲的是快递行业的发展历程。的确,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快递的发展反映了当今这个时代的特质,属于一不小心就突然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深入、非常不可思议的基本配置,已经完全替代了、盖过了、超越了当年邮政行业的无限风光。“双十一”又将来临,网上购物的狂欢将最终实现的压力,全部地转交给了快递,快递成为了这条商业运作链上至关重要的终端程序。

说到快递,无疑将提及邮电行业。在当年,邮电局是任何地方都必然设立的一种很特别的机构,别的单位或许会改换各种各样的名称,但它永远是“局”,坚定不移地宣示着行政职能。其承担的社会功能,大而化之可分为电信和邮递两大块,后来在邮电行业第一次改革中,也确实将邮电局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电信局和邮政局。

电信里面主要是电话、电报和传真。电话发展较早,普及度也高许多,从座机开始,直到有了手机,功能强大到无与伦比。电报现在也好像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了,当年可是十分时髦的一种快捷通讯方式,人们有了必须及时通知的重大事项,都是采用电报的方式去沟通联络,一个字3分钱,斟字酌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但有一个麻烦之处,就是拍电报必须到邮电局去,从经济角度来考量,也是价格不菲的,拍电报真的要“惜字如金”。传真现在似乎还在用,但普及度也大多了,我原先在单位里使用过的打印机就是多功能的,可以打印、复印,还可以发传真,但在当年,传真也是要屁颠屁颠地跑到邮电局去发的。

邮政里面主要是信件、包裹和报刊的邮递。信件不再赘说了,电脑普及后,发邮件很是便捷,手机上的短信功能,又彻底改变了人们之间的通信方式。至于说到邮件包裹,原来邮政独家经营的局面,现在几乎被快递行业分割贻尽,虽然邮政的EMS还在勉力支撑,但实际的业务量已经断崖式跌落,与顺丰速运、联邦快递、宅急送中通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等相比,已然有了明日黄花的悲催。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空运等交通途径,实行快速投递,其服务范围、服务品质、服务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从小的记忆中,邮递员是十分有范的,穿着绿色的制服,骑着绿色的自行车,铃铛声声,送信送报,车技又特别好,穿街走巷,潇洒得很,让我们一帮小屁孩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又因为寄信寄包裹要付邮资,因此邮票及相关的邮品除了邮递上的使用功能,还衍生出了收藏升值功能,进入了高大上的文化层次和暗流涌动的流通市场。但我在想,随着传统邮政功能的弱化,人们不再主要通过邮政系统寄信寄邮件寄包裹了,邮票邮品的实际使用量锐减,价值意义也会大打折扣,收藏流通市场也必然落寞萧条。说到底,一旦消减了其附着的内涵功能,邮票不过是一张印刷着图案的小纸片而已。

前些日子审改了一篇文稿,里面提及了宜兴太华山区竹木加工业的变迁发展。其中就说到,有一家企业原先是做竹扇的,就是纳凉拍蚊虫那种家常扇子。后来有了电风扇和空调,扇子市场不景气,老板就改行去跑运输了。再后来突然发现,江南旅游市场上手工制作的工艺扇,由于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很是热销。于是,这个老板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确定经营思路,创办了工艺扇坊,在产品中注入了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味,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泛理性化,凡是打着生态、传统、地产旗号的产品,附着了厚重鲜美的文化元素,就会陡然地身价倍增,宜兴的紫砂工艺品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茶壶原本就是个饮茶的工具,如今却源远流长、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艺术品,大师、准大师、准准大师们的作品动辄标价上万几十万元甚至更高,让人们在大喊“看不懂”的同时,有了一种由衷的膜拜敬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时代在发展,社会的分工在更新,职业的门类在裂变,新的业态在人们的始料不及中诞生,许多曾经傲骄一时的行业职业在声声嗟叹中消亡,在大数据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岁月漫漫,浪起潮退,遥想当年,瓷具破了是可以补的,于是有了锔碗匠;棕绷坏了,有修棕绷的师傅上门来修;钢精锅漏了,可以到白铁铺去换个底;担水的木桶、洗澡的木盆散了,可以请箍桶匠帮着整治好;街头巷尾有老虎灶,一分线一瓶开水,省得家里煤球炉微滋微滋地烧……当年繁华的百货商场,已经被超市和电商逐步取代;工厂密集性体力劳动方式,已经完败于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智能机器人。在高科技的碾压之下,人们的工作生活常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脚在路上,心在远方。”下一个消亡的行业或职业门类会是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