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699期:大道理往小处讲,小事情往大处想

 凯哥好心情f6v8 2021-09-09

Image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Image


平讲平说2699期#

昨天我们谈到了孟子中的一个典故,“反求诸己”,孟子是一位特别擅长讲道理的大师,他常常能从身边小事入手,把一些深奥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

比如有人问孟子,先生您说仁能够战胜不仁,我做了不少仁德之事,但是也不能战胜那些不仁之人,为什么?孟子就讲了一个道理:仁好比水,不仁好比火,水能灭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如果一车木柴都燃烧起来,你只拿一杯水去浇灭,肯定是做不到的。这个意思就是告诉对方,仁德之事虽然对方做了,但是做的少、做的小,深度广度都不够,进而就留下一个成语典故叫“杯水车薪”。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人跟你探讨,他自己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事情为什么不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讲讲孟子的道理,谈一谈“杯水车薪”这个典故。

孟子的这种讲道理的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能够把很多高深的道理讲的简单直接、生动鲜活,特别贴近日常生活、家常小事。就像昨天我们看到的,在强调人应该自我提升、自我修养的时候,孟子没有空谈大道理、空洞的说教,而是用了一个射箭的比喻,借助射箭这个小事,把自我调整的问题讲得非常的透彻,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所以请大家注意,在讲道理的时候,光靠粗脖子、大嗓门、振臂高呼还不够,嗓门大了只能走耳朵不能走心,必须要像孟子这样善于跟身边事情进行连接,善于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眼前小事入手,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翻开《孟子》这部经典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成语典故,比如:五十步笑百步、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水深火热,缘木求鱼、明察秋毫、春风化雨、同流合污、守望相助、舍生取义、一毛不拔。孟子借助一些日常小事,把这些大道理讲得生动、鲜活、深刻。说到这儿,我们总结一句话推荐给大家:大道理要往小处讲,小事情要往大里想。这个就是孟老夫子的厉害之处,也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

在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中,这样的方法都非常有效。比如讲到进步,老子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到交朋友,荀子告诉我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到当领导,孔子告诉我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讲到选人用人,我们会说,“用人的原则就是多样化,互相搭配,十个手指有长有短,这才是健康,如果都一般粗一般长,那就成了畸形和残废”。

干工作如同做菜,流程和火候都特别重要,员工如同五味,苦辣酸甜咸,各有倾向,各有特性,而领导就是水,要调和五味,但是自己不能有倾向性。有些菜需要大火烧开,文火慢炖,工作方法也是如此:大火烧开好比宣传发动,这个时候要轰轰烈烈,鼓动人心;而文火慢炖,好比组织实施,这个时候就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扎实细致、稳步推进。

大家看一看,当大道理和身边的小事相连接的时候,一下子感觉我们自己的智慧就打开了。前天和昨天我们讲到了很厉害的人身上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擅长的事情发现缺口,第二是失败的事情懂得反求。那么今天我们探讨了很厉害的人身上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身边的事情巧妙连接。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