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碣 石 观 海

 昵称ZmY8ItTt 2021-09-09


到了秦皇岛,北戴河的海风 沙软是要体验,山海关和碣石山的历史更要去凭吊。三月初一个雨夹雪的周末,急忙去了碣石山,不料冬季封山仍没有结束,只好在山下的水岩寺张望一下离去。

在北戴河住了有一阵子,看到了山海关蜿蜒西入燕山,也时常西南望碣石山峰峦起伏。在燕山和碣石山之间的平缓地势,历来是汉族和关外其他民族征战又融合交往的天然缓冲地带。在碣石山西南不远的滦州古城,可见到契丹族著名的女政治家辽萧太后的庙,同在滦州古城西不远的横山大觉寺,曾演绎过元忽必烈召集的那场佛道辩论。清朝从这里打入关内,在入主中原后还惦记着这一带边关缓冲带,在滦河一线布置了木兰围场、行宫避暑山庄直到近代,张学良东北易帜的重大决定就是从滦州的大觉寺发出。这一带的历史里同时弥漫着关内关外民族共同的记忆,我也从这种地理氛围里,重读纳兰容若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词中的榆关就是山海关,纳兰的词里满是边关的冷峻。

我一直惦记着碣石山。秦皇汉武、魏武唐宗这些在中国历史有着伟业的人物登临的碣石山,被魏武曹操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定格在历史中的碣石山,虽然后世一直没有定论所在,更多人认为就是昌黎的碣石山,再被诗人领袖毛泽东在北戴河写就的《浪淘沙》的一句“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似乎就定性了。

第一次到山下而未能登山,却是对位置有了了解,我根据行程时间估算了一下海岸距离碣石山的距离,觉得有些远。在怀疑登碣石是否还可观沧海的同时,也按自己的地理知识揣摩今天的海岸线相比历史是否有所变迁。三个多月之后再次登临,还不到半山腰,即已疑惑尽去,回首东望,海天一色就在不远处。其实,碣石山直去大海该有十来公里吧?这是登高的妙处,也与从碣石东望再无遮拦的地势有关。

天有点热,游人极少,沿途只碰到几个人。碣石山号称石瀑,以裸露的岩石而闻名,半山以上是没有树木遮荫又碰上天热,与我同行的一位不到半途就放弃。我的目标是观海亭,是到登顶前最后一个重要景点。我顶着太阳,先攀到海拔三百米的“碣石”题刻处,望着越来越陡立的石级,有些泄气。想着登碣石不临最佳观海处,算是白来,就咬牙继续往前。当喝完了瓶中的水,又萌退意时,碰到一对年轻情侣在岩后台阶歇息,见我手中空瓶,开口:“山上没有买水的。”此时我反而不再生退意了,竟多出些力气,一口气就看到碣石观海的长亭。

这里果然是观海的佳境。我不知道秦皇汉武、魏武唐宗还有隋炀帝他们当时是否在此观海,在这里已可以看到长长的海岸线,海岸的白沙也隐约可见。帝王们看到的当不仅是景致,他们眼里更多是疆土的广阔,沧海远处就是天之涯,是帝王的权势和伟业的无限。我看到的海天是景致,也有明月寒潮的关山历史场景浮现。

下山路过昌黎县城,见一高挑古塔形体优美不同凡响,停车一看是源出于金代的源影寺塔。当是关内关外民族的共同作品,才会出挑的让人眼前一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