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又翻到了2015年买的闫学的书《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忽然忘记自己是否读过。翻看书,发现其中有自己勾画的痕迹,居然忘记自己读过。又用了一周时间,把这本书细细读了一遍。闫学老师不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字的表达和措辞上,在教师作家中,堪称一流。这是我自己的感觉。 胡适认为,阅读应该“克期”。所谓克期,指的是一本书拿到手,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多长时间看完?就像给自己布置一个阅读作业。教师的工作可谓繁杂,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各种外力的干扰,来自手机的诱惑,能够在批改完作业,上完课,然后静下心来阅读,可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但凡事儿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在你心中什么最重要,你就一定会为其留出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时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也是克期阅读所体现的意义。一本书放了好久没有读完,可能是三层因素:一是这本书太难读了。读起来吃力,所以你没有坚持读完;二是这本书太枯燥了,索然无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必须读完的决心和迫切性,以致于纵容了自己的懈怠。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阅读奖励机制,比如这个月读完四本书,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物品,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相互监督,搞一个读书比赛,每人读完三本书,然后一起去吃汉堡。如果没有完成不要妥协,坚决不要去。总之,这个监督机制,是自己定的,没有外人干预,自我约束罢了。暑假即将来临,你是否准备好了阅读的书目呢?假期是一个很好地读书时光,请准备好自己要阅读的书籍。本源性研修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这句话看似有点偏激,其实并非否认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阅读在教师成长中的核心作用。优秀教师的课,视野开阔,丰厚、大气,从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他们本身就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阅读的三个板块: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强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就要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经典不读。教师要注意阅读的品质。樊登说,一切阅读最终都会归于经典。我们的时间有限,必须从阅读经典开始。经典可以是我们站在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读什么,百度一下哪些是教育经典,哪些是人文经典,很清楚。再一本一本去读。因为阅读,我们会实现精神上的突围,心灵会变得敞亮,知识结构会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会不断丰盈,教学研究和反思也就会不断走向深入。一段时间,我自己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也找不到进一步提升的突破口,闫学老师说,这是教师发展的“高原期”,是专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阅读。其实,那段时间,自己昏昏然,不知自己该走向何处。于是,就乱读,读《知识变现》,读《学习变现》,读《好好学习》,读《七年就是一辈子》,读《你的极限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读《没有退路才有出路》.....慢慢的自己找到了方向,自己的一天天开始充实起来。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忙?这年头,大家见面没有说自己不忙的。我们忙的是一塌糊涂,忙的是手忙脚乱。你是否想过,我们忙得原因在于什么?有一年,初中毕业学生在教室黑板留言:要想语文学习中,请到XX第一中(学),早上开始五点半,晚上结束十点钟。留言中所提到的那位老师,很勤奋,是个工作狂人。早上五点就到了教室督促学生背语文,切不能读其它科目,晚上讲语文试卷,能讲到十点,寝室熄灯,寝管找到教室门口发火。学生说,我们趴在课桌上都睡醒一觉了,发现老师还在讲台上讲呢。我们忙的根源:一是效率。我们的工作效率必须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批改作业的效果与质量?如何提高会议效果?所以,越是忙碌,越是需要我们从新审视我们的工作。也只有我们不断读,我们才能有突破。教师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想要突破自我,走出迷惘,使自己的专业得以提升,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那么,开始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