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善言辞,家长该怎么启发引导呢

 上海家庭教育 2021-09-10

教孩子正确表达,先把事物描述清楚,有先有后,有始有终,终而又能始。如果把一件事说了,下次就没办法或不想继续了,那还算不上沟通。有效的沟通,总是留有余地,让对方有充分的思考。而不是满嘴跑火车,让人找不到重点,还要回过头来,重新提问。可见,沟通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相反,能够把事物表达清楚,志向阐述明确,就是难能可贵的了。先静静地聆听别人,是包容事物,理解地更完善一些;等到自己该表达的时候,就会减少偏差。说不出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表达怎么能不谨慎呢?平时很好的小伙伴,可能因为几句话,没表达清楚,而引起误会或产生矛盾。

在教孩子表达的时候,不要颠倒了次序。是让孩子尝试来说,而不是家长在旁边喋喋不休。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阻碍,家长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想一下,如果是自己遇到了问题,该从什么方面去解决呢?孩子小时候,家长不要去责备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不会呢”。等孩子长大了,就会使用同样的方式,对家长说“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做不好呢”。对孩子教育的语言,就像一支会回头的箭,迟早会反馈到自身上来。如果能真诚的爱护和关怀,耐心教导,帮助孩子成长。孩子会在事上,表现良好的品德;将来也会对家长回馈一份真诚的爱。

家庭环境中,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并对结果有责任心;在语言上合理表达,在行动来纠正或弥补。这样,对事物就会有清楚的理解;表达就会长久。不会因为眼前的事,感到不满,就马上表达出来。要先把嘴巴闭起来,想清楚了,然后再表现出来。如果情绪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孩子怎么能继续沟通,事情还怎么去解决呢。在情景中,该表达的地方,就要细致认真地表达出来,这是对事情的责任心。不该表达的地方,就要耐心聆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表现谦虚品格的时候。有时候,小朋友之间聊天,是关于校园的事情,也有课堂内容。建议不要说别人,要在事情的细节上,表现自己的看法。

比如,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家长问学习情况怎么样?不要说“这个老师好不好”,对老师的评价的越多,就越容易带上有色眼镜。可以问“老师讲的哪个地方比较好”,在表达的时候,在事上多做介绍和分析;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对事物客观理解,也会准确到位。在家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把一件事表现到位。态度也是对事情的补充,沟通的态度,做到真诚,就是到位了。很多时候,描述不清;是在教的时候,没有感受到家长的真诚。如果不懂得怎么说,就干脆不要说,保持自己觉得正确的,就可以顺利了。沟通不畅,很可能会产生歧义;理解不清,做起事来就容易失败。

有时候,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和表达,表示不理解。对此,家长也感到苦恼。怎么说,都听不进去。此时,并不是催促孩子,去完成作业。要找到沟通的根源,就是对父母的爱心。不要打断孩子的表达,这样才会把事表达到位,情感展示出来。有时候,孩子在沟通的时候,语无伦次,很可能是在表达的时候,家长时常纠正。

如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存不住话;是缺乏耐心,可以在细节上,来培养孩子表达思路。比如环境和条件,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再表现自己的看法。而不要,劈头盖脸就下结论,那样就不太容易友好相处。在教孩子的时候,家长是否考虑过。孩子拥有家长的教育,对外待人接物,是否沟通顺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