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想让孩子将来走弯路,管教要从娃娃抓起

 齐姐育儿 2021-09-10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呵护一个小生命,拉扯孩子长大成人,将来孩子成家立业了还有可能“远走高飞”,留下家中两位年迈的老人相互陪伴,无时无刻不在企盼孩子归家。

可是,当然也有懂得感恩、孝敬父母长辈的孩子,不管长大到多少岁,仍然会躲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永远是幸福的一家人。这世界上的家庭千奇百态,归根结底是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

都说“隔代亲”,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例子:孩子犯了错事,父母想管教孩子。说时迟那时快,这时候奶奶/外婆等长辈出来护着孩子,觉得孩子年龄还太小很多事情不懂,作为大人应该包容,打不得骂不得,十分心疼孩子。

还有的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父母担心孩子挑食营养会不均衡,又正是在长身体的年纪,怕影响身体发育,于是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一两句,孩子就哇哇大哭。

这可老人心疼坏了,这时候孩子的“保护伞”又打开了:“孙子不吃蔬菜就不吃嘛,多吃点米饭和红烧肉,孙子爱吃奶奶做的红烧肉,奶奶高兴还来不及呢,乖乖别哭了,别听你爸妈的,咱们好好吃饭”。

父母在一旁也不好嗔怪什么,毕竟家里的长辈发话了,也不可能顶撞,于是孩子挑食的事情又这么不了了之了。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有很明显的上升且居高不下,5岁孩子超过70%都有蛀牙,这个现象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现在去牙科洗牙,排号等待的时候你会发现,十个人里面有七个都是12岁以下的小孩,大多都是去补蛀牙的。

现在的时代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得太多了,家家都实现了小康生活,对于小孩子吃糖、喝饮料这些要求,家长难免就会放松警惕。殊不知,孩子养不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将来受罪的还是孩子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谁都碰到过“熊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在高铁上,安安静静的车厢,突然传来一个男人和女人的争吵声,循着声音看过去,一个中年女人把大概七八岁的小男孩护在身后,正在和一位年轻的男子争吵不休。

原来,是小男孩生性活泼,不停用脚踢前面的座位,数次吵醒小憩的男子,男子提醒女人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再用脚踢座位,可是女子不以为然,反而理直气壮地说:高铁上不是睡觉的地方,要睡就回自己家里睡去,于是双方开始争吵。

周围的人对此看法不一:

有的人说男孩也不小了,他的母亲应该管教他,告诉他在公共场合喧哗是不文明的做法,会让大家不舒服;

而有的人反驳道:“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知道有多心疼孩子了,本来小孩子就是活泼的天性,闹一点就闹一点嘛,不要束缚他,大人应该要多包容。”

其实,我们外出在高铁上、火车上、飞机上,甚至地铁上,都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要么大声喧哗要么一顿闹腾,这种现象大家也觉得很正常,毕竟小孩子精力旺盛,对事物又充满着新鲜感。

可是在一旁的大人不严加管教,反而纵容孩子继续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大人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十分容易让孩子误以为这是正确的行为。

如果周围有热心市民站出来理论,孩子的父母毫不相让地和对方发生争吵,那么孩子将来的极端性格会增加60%,而暴力犯罪性格会增加50%。

因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并且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有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是,“你是什么性格将来就是什么命”,如果家长在被周围的人指出问题却不反思改正,反而护着自己的孩子还与对方争吵。

  • 一方面,孩子会认为所有人都会惯着自己,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难以成长,甚至等孩子踏入社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从小想象的那样子,可能会难以接受,最终造成心理问题;
  • 另一方面,孩子会形成逃避、不负责任和软弱的性格,缺乏与人感同身受的能力,这对于将来孩子的成人、成功都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说了这么多真实发生过的生活案例,其实就想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的管教要趁早,并且千万不要过度保护、宠爱自己的孩子,如果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卓越的人,就要严格教育。
首先,包容不是纵容。
孩子尚小很多道理不明白,作为家长可以包容一部分,但是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给孩子听。至少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为什么是自己的错,现在他可能无法理解,可是不要小看小孩的记忆,再长大一点,他就能顿悟当时自己的做法有哪些不妥。
其次,最好从小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吃饭、睡觉、玩游戏有哪些规定,对待老师、同学、长辈、陌生人应该是什么态度。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积极引导,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无教养。
最后,要懂得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
孩子确实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巴不得把指路指明给孩子,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顺风顺水。这种想法固然无可厚非,可是你总不可能能给孩子指一辈子的路,他总要吃点苦受点气才能成长,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如果真的想保护他,就应该从小把入世的道理告诉他、教育他,而不是等到有一天孩子到了步入社会的年龄,让别人来教他怎么做人,这才是莫大的悲哀!
所以说,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其实是舍得放手,在远处永远做孩子的避风港,他气馁的时候积极引导,帮助他重塑信心。
教育孩子这门学问,希望你已经掌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