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道新 | 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

 天下孝义人 2021-09-10

往期回顾 

·  桂香吕梁,星耀三晋

·  一位孝义金融大佬的命运流转


作者:张道新

平时闲下无事,常翻出几十年留存的照片看看,有家庭长幼亲属照,同学老师留念照,学生毕业聚会照,同事朋友合影照,名山胜水旅游照等等。
其中,最能引起我诸多联想回忆的是1960年7月1日的一张舞台表演留念照。

照片的背景,斜挂着“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三条标语,主体是五个人的舞台造型:中间的一人高举斧头,其右边的一人高举镰刀,二人的道具合成党徽的样式;其左边的一人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双手紧握钢枪;最右边的一人肩挎大包,包外露出鞋衣等物;最左边的一人手拿一本毛泽东选集。
五人精神抖擞,眼神聚向党徽,正像照片中的留字所示,他们在表演《工农兵学商,歌唱共产党》。看着这张照片,当年的很多往事便浮现在脑海,出现在眼前。
是时,我在母校孝义中学高二班就读二年级。
“七一”前夕,大概是6月20日左右,学校党、团委布置,各年级各班委急速准备文艺节目,以庆祝建党三十九周年。
我班团支部书记李喜梅召集团宣传委员、班文艺委员和几位爱好文艺的同学开会商定,要以“工农兵学商,歌唱共产党”为题创作一个小演唱,并责成我先拟写唱词。
我写好唱词后,先和李天明同学共同修改,又经团干部审阅,才最后定稿。
紧接着,班内选定李天明(扮演工人)、韩金梅(扮演农民)、周秉翠(扮演商人)、张润梅(扮演学生)和我(扮演军人)五人为表演者,又由我选定配曲,还组织起了一个小型乐队,立马进入了排练。
经过一周左右的排练,在6月30日的庆祝晚会上,我们的表演获得了成功,从立意到表演,都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同学的赞扬。
以上追忆不足挂齿,那关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是是非非,褒言贬语也自有高人足论,而值得我永远怀念的是同学们对党的无限信仰、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
当时,全国人民已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当然,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抽时间、挤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且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除上述文艺形式之外,我班同学还自费结集刊印了三本小册子:一本是诗集《红芽》,一本是诗文曲集《跃进之花》,还有一本是《讲故事学哲学》。同学们的文辞虽很粗糙,但也足见大家发自内心的感情。
班内同学们的团结精神。凡有集体事务,不分班干部和一般同学,一经发动,便不畏艰难,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一定要努力完成,直至自感满意为止。
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与自习时间自觉认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文艺体育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勤工俭学和夏收秋收等,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劳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多种能力全面发展。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国是尊师重教之国,孝义是尊师重教之乡。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当时,给我们代课的老师,有数位是被打成“右派”后下放分配到我校的。但是,同学们在人格上十分尊敬他们,在学识上也十分敬佩他们,从不把他们当“右派” 看待,在我们眼里和心中只有“恩师”二字。对待其他老师就更不要说了。而且,我们除在课堂上接受他们严谨的教授之外,还经常同他们一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一同参加各种校内外劳动。这样,大大促进了相互了解,也大大增强了相互信任,可以说是情深意切,形同兄弟,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社会“师道尊严”的新型师生关系。
直至现在,师生仍来往不断。每当聚在一起时,都会喜形于色,畅谈于心,笑声连连, 情意绵绵。
永远难忘啊,我们高中学习时的那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

原载于《雨润无声——校友回忆录》

作者简介


张道新,1941年3月生,孝义市楼西村人。孝中老高2班学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曾任孝义市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1996年曾两次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研员。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