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德树人谁知意?桃李不言自成蹊

 真命天子w18no 2021-09-11
恰逢,丹桂飘香的九月 ,莘莘学子回笼之际,又赶上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难免会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想法,跟普天之众一样,作为迈出学堂的泛泛之辈,也是才泯然众人不名一文,既没有“振兴中华,为国效命”的宏大抱负,也没有“学成文武艺,货及帝王家”的远大志向,更不要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浆”的感恩之心。不曾出人头地,无以壮志凌云,作为藉藉无名的草根,又该如何叩谢师恩呢?可否想一下,半生年华殆尽,人生未有惊世之功,更无鸿鹄之志,寻常至此,但总不能数典忘祖,就此忘却了人生引路人。


蓦然,提及那段不可描述的时代背景,大家只是一群嘻嘻哈哈的野鸭子,从稀里糊涂的毛毛虫 ,到大彻大悟的追梦人,纯乎显得后知后觉。尽管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从乡村到社会,从考场到职场,每一个阶段里,都至关重要,熟稔的老师不计其数,承蒙醍醐灌顶之教诲,深受耳提面命之开导,却也满脑浆糊、不曾开窍,说来也是自惭形秽、后悔莫及啊!直到多年以后,恍恍惚惚踏入社会,在磕磕绊绊、百不顺心的时候,才略微有所觉醒和悔悟,适才懂得那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现实意义,也明白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绝非空谈。




不得不说,我们总是后悔得太晚,而又明白得太迟。都是要受尽现实的千锤万击和深重苦难,被命运的枷锁反复敲打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清醒,理解良师益友的敦敦告诫;才由内而外地觉悟,你人生的命运与轨迹,都藏在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受过的教育里。奈何那时,生性本就浮躁,自觉性又很差,学习也常常是敷衍了事,可曾被好老师约谈训责,可曾被班主任严苛管教,不断修正人生的轨迹,才不至于偏离正轨。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我们都是些薄情寡义的“忘恩负义”之徒,诸多细节俱都抛之脑后,已而多年过去 ,也不曾重回校园 ,何曾探望一番那些诲人不倦的恩师?


不得不说,没有天生的高起点,纵然极尽洪荒之力 ,却也事与愿违、草草收场,到最后也不过只是唯唯诺诺的小众角色 。何曾能够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大学士?何曾登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大舞台?何曾实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人生梦?只是荒废多少宝贵的年华 ,务必为自己的少不更事埋单。那时年月,也是玩性十足,根本没有发愤图强、读书改命的意念,至于像教师节这样神圣的日子,也常被人遗忘。毕竟那时候的我们 ,跟现在的读书郎有得一比,怕老师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但又能怎样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一溜!是那块料,不需鞭笞,终有所为。不是那块料,纵然拼尽全力,也无济于事啊!



无论如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学校良莠不齐,还是社会鱼龙混杂;不管是纵横天下的千里马,还是功在不舍的驽马,各自的造化,功成名就也好,一败涂地也罢,能怨乎谁?书声琅琅的校园,作为人生数知的发源地,也还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于和蔼可亲的张老师、认真负责汤老师、一丝不苟的王老师,等等,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启蒙者、指路者和引领者,他们不辞劳苦一腔热血,他们德才兼备、不厌其烦,他们心如明镜、春风化雨,为我们前进的道路点亮了一盏心灯,为我们往后的日子铺好了一条坦途……我们又岂能麻木不仁、以德报怨?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至今,更应该唤醒国人的心灵!





无论如何,不管走多远,也不能忘了出处。人得有本心,才能守住灵魂的净土。作为教育界鼻祖孔子,也是桃李满天下,但绝非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也有歪瓜裂枣的。但总不能因为个别,就否定了全部。我们行进在各自的道路上,后来,各有千秋,或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或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或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或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成为一个受人仰慕的人……悉数离不开恩师的开导和点拨,离不开高人的指点迷津。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朝沐杏雨,终生念师恩。师恩如海,莫忘感恩!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二字后面不仅有幸福和光荣,更有绵绵不尽的艰辛和付出。在此之际,仅借斯文,以表余心。


立德树人谁知意?桃李不言自成蹊。
人生一路风雨疾,薪火传承永不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