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当好办公室秘书,得把这13个问题悟透了!

 板桥胡同37号 2021-09-11

写材料的人知道,党委办和政府办是笔杆子的聚集地,也是一个地方文字水平的“高地”。相较企事业单位而言,地方“两办”的材料,以其政治站位高、理论功底深、文字功力强而著称。今天老笔头跟笔友分享的,就是某区委办公室关于督查工作的一篇经验材料。之所以作以推荐,是因为这篇材料对做法经验的总结提炼非常新颖,而且行文简洁明快,语言生动鲜活,使人读后顿觉新风扑面、眼前一亮。

1. 应用文稿的主要构成是什么?

应用文稿的构成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公文,一类是事务性应用文。公文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等十五类,但除此之外之外,还有应用文的写作,比如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经验交流材料等,数量最大、最难搞定的当属讲话稿。讲话稿之所以难写,是因为种类多、灵活性强,还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讲话稿的起草就是练毛笔字,而各种公文起草就像练钢笔字,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一定写得好,但钢笔字写得好,不一定毛笔字写得好;你能游刃有余地写出大讲话稿来,其他公文就一定能够“通吃”;你能拟好“通知”这类公文,说不定你讲话稿还没有入门。

2. 为什么应用文稿写作是一项有挫败感的工作?

很多文笔好的人,写散文、写诗歌都不错,但是一写机关文稿就抓瞎了。文学写作相对自由度高,是“我手写我心”,更感性、更唯美。而应用文稿写作是受命写作,针对性和操作性要求极高,更多体现理性、逻辑性,好坏谁来评价?是由布置任务的人来判断材料的水准,这就是受命写作的特点

3. 为什么写材料的人才很难选?

写材料人才难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写好材料要有理论功底,没有理论基本功不行,拎不出线条;一个是写好材料要有实践经验,要对实际情况有很深的认知,写出的讲话材料才能接地气。以这两个要求判别能不能写好材料,需要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都可以的人,选择起来真的很难

4. 当前文稿写作有哪些不适应?

最突出的有三大“不适应”:

一是形势发展快,对转思路的不适应。各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层出不穷,思想和思维稍有停顿,就跟不上新时代的节奏,而写材料则永远需要走在思想的前沿上,如果对形势变化和理论创新跟得不紧,可能会被批评:“你这个材料没有几句新话。”这个批评实质并不是单纯为了讲新话,而是材料的思路要紧密结合大局,来凸显要点和特色。

二是领导要求高,对转文风的不适应。大家都在感叹现在的领导水平越来越高,跟进领导的思想和文风,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什么原因?关键是信息不对称,领导处于决策层面,接触群体广,吸纳信息量大,假如你服务的领导特别爱学习,就更难适应了。

三是群众有公论,对转作风的不适应。近几年对领导讲话精彩程度有一个评价标准,叫“全程无尿点”,意思是上厕所的人少。试想,讲话稿不解决问题,让听的人没有危机感,能有这样的效果吗?让人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没有真材实料是不行的。如果只是抄来抄去,不是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是解决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是促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事情,肯定是无法吸引听众的。要达到这个要求,只有面对问题、面向基层,脑子动起来、身子沉下去,才有可能写出好稿子

5. 写材料有哪三大痼疾?

写材料的三大痼疾是:

一是不交流,自以为是。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明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标准不像武力值那样明显,但有不少写材料的人觉得“文章是自己的好”,没有必要听别人讲什么,甚至有些年纪大的、有资历的同志,你要改他的文章,他就觉得肉痛。自以为是是个大敌,不管年龄大小,一定要注意交流,汲取别人的东西。

二是不出门,视野狭窄。有一些人觉得坐在办公室写就可以了,安静无人打扰,容易出活。这是错误的,很难想像不出门,不去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仅凭上报来的材料做素材,怎么能写出好材料?想到的与看到的,文字的感受与现实的感触,绝对是不一样的。虽然写材料大都是间接经验,但是去现场体验一番、振奋一下,会增加材料的真情实感,一定能开眼界、升境界。

三是不专一,瞻前顾后。写材料的心态一定是宁静的,某种程度是调心的过程。一些人把写材料当成过渡性的工作阶段来应付,写材料是为将来不写材料做跳板。实话说,这是人之常情。但带着这样一种想法,与写材料这样一个以浮躁为大敌的工作来讲,就很难出精品了

6. 文稿写作需要哪方面的沟通能力?

文稿写作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沟通能力:

一个是提升向上沟通的能力。向上沟通不畅,写材料的方向就要出问题。如果某个材料,因为领导工作忙碌,暂时没有时间详细说这个材料怎么写,这个时候怎么向上沟通呢?去猜心,肯定是不行的。思路猜错了,材料写得越快,重写得就越快。向上沟通并不是说没有技巧,至少要拿出一个提纲再去沟通,如果有两种以上思路最好,A、B选项提纲给领导选择。这样的沟通方式是建立在对写作方向做足功课的基础上,沟通起来才有底蕴。否则,头脑空空去找领导寻问这个材料怎么写,沟通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一个是提升平行沟通的能力。有的年轻人问别的部门要材料,其实就是写作素材,打了一圈电话回来,什么也没有要着,或者要来的材料文不对题。这就要求文稿撰写人要对材料所涉及的领域提前做好功课,有所了解,才能快速高效的搜集到有用的写作素材。

一个是提升向下沟通的能力。写材料需要一个好的团队,要很好地整合集体的力量,牵头搞材料的人,一定要多费心思,不能把任务派下去就了事,如果材料被打回去了,不要先把下面批评一通,以证明自己的高明,这是牵头搞材料人的大忌。要认真反思自己组织材料中的问题,先说这是我的错,再找别人的错。

7. 怎样看待文稿写作这项工作?

材料是有乘数效应的。文件的传播、政策的传播、思路的传播,是不断向各个领域各个层次衍化的,是诸多人被告知、被受益、被教化,一定要用正能量看待材料起草的乐趣。写材料虽然没有直接的利益和得失,如果竭尽全力了,每一次超越自我了,哪怕这个材料能够推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说是这个材料当中把一个问题研究透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个材料写完之后既如释重负,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虽然不可与人言,因为写材料的人在幕后、是奉献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但快乐一定是有的。

8. 怎样增强学习汲取别人的能力?

汲取也有三法:

第一,善读。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要轻易否认这个观点,但是这个抄不要是生吞活剥,而是借鉴的功力,每一个材料,都是花了心血的作品,为什么不好好读,为什么不去借鉴。构架、说理,包括谴词用句,都可以积极汲取,这就是善读。对经典的材料,要反复去读,读出材料的结构、创意,、导向。善读,还需要读各个方面,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甚至宗教、军事的东西都要看一看,平时就要往脑子里面装。读得时候就是在脑子里存货,用得时候就能拿出来。

第二,兼听。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亲力而为,但多听听别人的见解是可以的,在自己是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直接经验了。部门的、专家的、群众的意见都得多听一听,材料好坏的差别在于听进多少。闭门造车是读什么,开门调研是听什么,这一闭一开,理论和实践的功力就会见长的。

第三,会意。这更是讲悟性。怎么能把汲取的东西融会贯通,需要好好领悟。领导讲了那么多,哪个点是最重要的,剖析下去是最有份量的,就会变成以后材料中精彩的部分。要培养自己的全局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这样才能拓展材料构架的广度和深度。

9. 写材料的篇幅为什么按时间划分?

举个例子,2000字讲话稿是什么时间概念?就是正常语速下10分钟左右讲话。要根据会议的不同的时间,来形成逻辑、组合素材。同一主题,如果讲十分钟,那就概略性、全面性地谈一谈,不要细枝末节;如果讲半个小时,对工作的推进程度就要回顾和总结一下;如果讲一个小时以上,对工作的前后根源,重点措施、组织保障,要面面俱到,非常系统地讲到位

10. 交稿后为什么要去现场听一听?

听领导念稿学问也不少。即使领导大多数时间是照着稿子念,他有几个字下意识念得不一样,就说明这地方你没按他习惯用语写。如果材料把领导兴奋点调动了,他可能在那个地方多发挥点。如果很多段他跳着念了,又不是时间关系,那这稿子就很成问题了。最害怕是这样一种情况,领导现场一点没用你的稿子,脱了稿子讲起来。这就表示他虽然不满意稿子质量,也知道你起草这个材料辛苦,就采用即兴讲的办法。所以,去现场听一听,才知道成稿之后,仍然不代表领导对稿子有很高的认同度

11. 讲话稿的三要素是什么?

讲话稿的三要素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是为什么?怎么办?谁来办?再或者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事情怎么办?这并不是在写八股文,其实是写作的必然要素,起草讲话稿绕不开的地方。讲话稿一般只写三个问题,每个问题再讲三点足够了,不要再多了,再多大家就记不住。哪怕讲得再精彩,刚开始听起来新奇和兴奋,当听众接收程度饱和了,就会不自觉地拒绝和抵御入耳入心,讲话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12. 写材料有没有境界高下之分?

写材料尤其是讲话稿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高中低不同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写字阶段。此阶段重于应对,目的在于将要讲的事情表达出来。常用手法为原始材料的堆砌,在粘贴、挪移中借鉴同类材料内容,缺乏思想性和针对性,在文法上常常欠缺层次和逻辑。就是把一篇稿子弄完整,达此阶段最高层次非2至3年不能成。为啥叫写字阶段,因为借用别人的太多,还不能独立成章。

第二个阶段是成章阶段。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在技巧和深度上有所提升,可以结合具体的事情追踪上层观点,关照基层实践,并能加以借用融合,有较为明确的讲话主线和辅线,不仅是把要讲的事情写顺而且是写透。虽较第一阶段为高,但仍具匠气,未臻自然质朴,尤其缺乏对受众的关照,是写领导要讲的话,而非听众想听的话,此为大多数人写材料的人所处阶段,我自己也在这个阶段,仰望第三阶段。到达这一阶段,我觉得没有五年左右时间的都不行,有的人可能还需一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到这个阶段的高层次。

第三个阶段是谋篇阶段。跟成章的区别在于思路和创意很独到,从借鉴模仿中升华,鞭辟入里,独成一家。对各方材料思想观点虽有借用,但能融汇吸收而变成独特风格的语言。同时对要讲的事情如号脉般把握分寸,如太极拳式收放自如,任何场景均能驾轻就熟、提纲挈领、扣合贴切,讲高深大道则系统缜密,讲贴近实际则深入浅出,总能起到指点迷津、提振士气的作用。到这个阶段是一辈子的功夫。

第四个阶段是立言阶段。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这个立言阶段可遇而不可求,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思想文法融于一炉,不分彼此,却能达到自然圆融之境,因其皆是规律性而兼具历史性,不因阶段性局限而褪其光芒,十年后再读这样的文章仍是好文,仍有启发,无论是知识精英还是贩夫走卒,都能从中见仁见智,汲取营养,成为思想武器,成为精神动力。达此境界,非穷一生而不能至。必须要成为思想上的大家,业务上的专家,沟通上的杂家,才能大气干练,筑牢根基,丰厚底蕴

13. 一篇好的材料应注意什么?

一篇好的材料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个要有经纬线。就是横向要全,纵向要深。横向指讲话包括的领域或要素,纵向就是指与过去相比,讲话程度上要递进,上次同类会讲了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次要讲什么,解决什么新问题。即使重复也要有新的侧重点。

一个要有关节点。哪个是出彩点,哪个是精华处,都要有考虑,最好是每一部分有一至二处吸引人的东西,或者胜在例证,或者胜在说理。一开始的导言都不能忽视,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什么,虽然只有几句话,都要高度凝练。每一段的导言也很重要,不能说偏了,也不能说过头了,让大家没法接受。下围棋讲究“入界宜缓”,就是开始不要张大势子,强制性灌给别人,娓娓道来的效果最好。

一个要有好细节。材料要有新意,必须是在规范基础上的求新,包括一些专用术语及简称都要搞准确,尤其是很多数据性的东西,必须是反复验证过的真实数字,数据时限是什么,小数点后面保留几位数等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注:文章来源“安康政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