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事 | 关于优化嘉闵线莘建路站规划出入口的建议

 天袁地访 2021-09-11

城事·第140期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嘉闵线环评发布,莘建路站如预料之中的出现,让很多莘庄地区的市民很兴奋。

嘉闵线的线路走向

嘉闵线北起嘉定区城北路站,南至闵行银都路站,自北向南穿越上海主城区西部。
线路以地下形式沿胜竹路向西走行,至澄浏中路折向南,后下穿上海绕城高速( G1503),盾构下穿沪翔高速公路、蕴藻浜之后转入宝翔路,下穿轨道交通11 号线并设南翔站与之换乘,出站后沿沪宜公路向南下穿嘉闵高架、铁路南翔编组站后转至曹安公路与轨道交通 14 号线换乘,沿黄家花园路下穿 G2 沪宁高速后,至金沙江路与轨道交通 13 号线换乘。
嘉闵线穿过苏州河之后由嘉定区进入闵行区,至申昆路设天山路站,进入虹桥站市域场,与轨道交通 2 号线、 10 号线、 17 号线形成换乘,与机场联络线形成互联互通;出虹桥站后,于迎宾三路设迎宾三路站,之后沿七莘路地下南行,途中设沪星路站与规划 25 号线换乘,设七宝站与轨道交通 9 号线换乘,于莘庄商务区设七莘路站与轨道交通 12 号线换乘,于沪闵路七莘路路口南侧设莘建路站,下穿既有铁路后继续沿沪闵路南行至银都路设终点站,并与 5 号线形成换乘。

公示文件中的莘建路站
根据公示的文件:

“本站周边商办建筑较多,且沪闵路交叉路口北侧地块乾锦创业园建筑及凯德龙之梦地下室边界贴近道路红线,为尽量避免拆迁,避免施工期间对沪闵路地道及沪闵路、七莘路交通主干道的影响,将车站设置于莘松路与沪闵路交叉路口东南侧绿化带内,车站局部位于河道下,沿沪闵路南北向布置。”
“线路区间可东绕沪闵路地道,车站施工时对该地道无影响。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共设置 4 个出入口,一个消防疏散口、两组风亭。其中 1 号出入口设置在沪闵路东侧河道边绿地内,从车站主体顶出;2 号出入口设置在交叉路口西北侧地块的小广场内;3 号出入口设置于交叉路口东南侧地块的绿化带内,沿沪闵路设置;4 号出口设置于莘建东路北侧母亲林地块内;两组风亭均设置于沪闵路东侧绿化带内。车站部分主体及 4 号出入口通道局部位于北横泾下方。车站总长度为 308m,宽度为 20.6m,有效站台长度为 220.0m,宽度为 12.0m,总建筑面积为 18491 ㎡。”
以上两段引自环评公示文件。

莘建路站出入口宜与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衔接

袁童鞋个人认为,莘庄副中心设站出口方案略有一点缺陷:

沪闵路七莘路路口的东北角的乾锦创业园、西南角的凯德龙之梦(下图中红圈处),两个高容积率地块无出口通道,造成了与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容积率的不匹配,也不能与这两个高强度建设地块的衔接,让人略感疑惑。

沪闵路七莘路路口的四个角,按照去年发布的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东北角的乾锦和西南角的凯德(龙之梦)是目前规划方案中容积率最高的地方,也是各类商务商办商业客流最容易集中的地方。而在环评文件的图纸中,沪闵路七莘路的东北、西南这两个角并无出入口和地下通道。

路口西北角的东苑丽宝这个位置的确也有必要设置出入口,这里便于与闵行区中心医院方向沟通,也是莘庄地区客流比较高的一段,同时这边有一个公交车站是通往康城、新桥、松江方向重要的站点。不过东苑丽宝的容积率恰恰是这个路口四个角中比较低的,总客流依然会低于西南侧徐闵线下行莘庄车站所在的路口西南角——凯德(龙之梦)和未来建设高层建筑的路口东北角——目前的乾锦创业园(老的光学仪器厂地块)。

路口东南角的母亲林这里设置出入口并无不妥,因为莘建路的站点本来就在这个Block,设置出入口理所当然。不过未来按照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此Block做规划馆,容积率是沪闵路七莘路四个街角中最低的。

此外,本次环评中对于4号口、1号口是否能与未来的金山铁路莘庄站连接以及1号线西延伸一站可以衔接,也并无更多信息。

上图来自于AS+P莘庄副中心城市设计

沪闵路/七莘路路口宜四个象限均设出入口,南侧宜预留与金山铁路、1号线西延伸一站的接口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沪闵路七莘路路口的四个象限均可以通过地下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连通,这样便于莘庄副中心重要路口的人车分离与地下连通(即凯德龙之梦、东苑丽宝、乾锦创业园地块未来的高层建筑和母亲林一侧实现地下连通),并在莘建路站南侧实现与未来金山铁路莘庄站、1号线西延伸一站的站点连通的预留接口。
当然,这个环评很可能也是非常初步的方案,未来的站点应当有更为详细的设计,希望届时的莘建路站能够有更合理的布局,充分展现莘庄副中心核中核的城市会客厅功能。
毕竟,这个路口,是承载着莘庄老镇地区东部门面的一个街口,不要浪费了这样一个区位优势。

以上图片来自于百度街景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对于莘建路站的出入口,您怎么看?
公示文件可以关注本号,在对话框中输入“嘉闵线环评”索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