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独立|《呼吸正常》:我们这一代青年

 小众先锋 2021-09-11

《追随》里,经常登堂入室的“惯犯”柯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只有把东西拿走,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拥有过什么”。《呼吸正常》的出现告诉我们,上面这句台词并不是诺兰的信口胡诌。若非《呼吸正常》,我们可能都快要忘了,中国电影也拍得出普通青年的甜涩喜忧,也能记录一座城市的夏冬春秋。你看,很多年前的《顽主》,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讲,《呼吸正常》在摄制层面是发轫,而在精神层面则是回归。


《呼吸正常》的导演李云波,此前以影评人“云中”的身份为广大影迷所知,他从不吝惜自己对韩国导演朴赞郁的赞美之词。众所周知,朴赞郁无论是“复仇三部曲”还是《蝙蝠》、《小姐》,都孜孜不倦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让观众坐立不安。相比之下,云中的处女作根本是小清新一样。无论是电影的口味,还是对“把玩视听技巧”的着迷,云中都要比他所仰慕的朴赞郁清淡太多。顺带一提,在《呼吸正常》里不止一次出现过“跟踪狂(Stalker)”三个字,这是否是云中在向自己的偶像致敬呢?


大量诙谐的台词和广州城的空镜头,撑起了《呼吸正常》的半壁江山。而城市,爵士乐,几段打破第四面墙的独白,甚至是如同《汉娜姐妹》那般用黑幕白字切割整部电影的结构,都令人想起同样爱拍城市,爱叨逼叨的伍迪·艾伦。云中说过:“我只有看伍迪·艾伦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娱乐”。或许,云中的这部电影也是抱着这个目的拍的,因为它未曾想要触犯观众,更没有叫嚣着高举艺术的大旗,在电影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广州的一往情深和对尘世纷扰的豁达。对于这部影片,你当然可以选择吐槽它的节奏,质疑演员的表演,但,你也可以选择放空大脑,进入到湿热的广州,倾听电影里的交谈,感受人物的迷茫,在“轻松和娱乐”之间来一回精神SPA,因为这显然是一部治愈系数大于摧毁系数的电影。


《呼吸正常》用的小标题都是标题后那一段情节里的一句台词,这一点和《独立时代》如出一辙,这应该不是巧合。不过,也仅此而已。因为电影所要展示的角色的精神状态,和杨德昌的那几部作品还是相去甚远。毕竟,杨德昌不会让自己的角色说这么多俏皮话。尤其是,它的制作方式所散发出的即兴感,令它迥异于绝大部分的华语电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或许有比较大的随意性,但剧本和剪辑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让《呼吸正常》呈现出一种迷人的吸引力。作为主角的四位男青年各不相同,有大学刚毕业的,有浑浑噩噩的,有“开开心心地在外面流浪,因为有一个随时随地在等着他回去的地方”的,也有搞地下艺术的。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广州陷入了生活的漩涡,他们好像想努力逃离这个漩涡,同时又以一种扭曲的姿态享受着陷落的过程。“你有没有想过生活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早就被人们说烂,时代的变幻让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无所适从——无论东方或西方。在以前,那就是一个偷轿车的青年在巴黎的街头跌跌撞撞,筋疲力尽,而如今,是一个写小说的青年在广州的深夜奔跑,呼吸正常。没有无因的反叛,没有无处安放的青春,没有强压之下的呐喊。这一代人的烦恼,好像根本称不上烦恼,但工作、爱情、尊严,这些似乎近在咫尺的东西,却又都那么触不可及。生活,压根就没善待过谁。同样的,打造“幻梦”的回音,也从来不是电影的职责所在。所以,电影的尾段,他们登上半山腰,从那里眺向远处的广州城,那片装载着热泪和甜梦的钢筋丛林,安静地矗立在那里,没人能听见她的声音。


《呼吸正常》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它的“真实”。所谓真实,指的当然不是单纯对生活的复制,真实,是经过提炼的生活,却始终带着生活的况味。具体到这部影片,就是它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来的,主人公那些因为生活而受挫的状态,那些因为存在而带来的无奈。在这个远离“知乎豆瓣微博”的生活中,有很多疲于奔命的人,在这个生活里,你很难找到那些20出头就能在《野草莓》里找到生命的交集的人,也很难找到大学毕业典礼还没参加完就能和《八部半》产生共鸣的人。这一代青年,大多在安逸中长大成人,没有“使命”,没有“愤怒”。他们即便听着周围人的“教导”而生出一种没来由的紧迫感,也始终处在木知木觉的状态。物质上的苦难距离他们太遥远,可他们又成了直面精神危机的先行者。于是,在“没人学习都在打dota”的大学宿舍里,有人选择沉溺游戏,有人选择迷恋女人,有人捡起游戏丢了女人……那个背后写着“Born Idol”的男生,却在人海中寻找一个幻象;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好像永远隔着一道鸿沟;爱情来得太早太迟都叫人抓狂;回到家乡的极客找不到归属感。


可悲吗?谁又知道呢,比起他们的前辈,他们实则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挥霍”,在“本应该”的年纪,去追逐“本不该”。励志哥的励志,是最超现实的编排。“我当年逃避城管,腿摔破了,血流了出来,这是青春奋斗的热血!”大银幕前的观众都笑了,笑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认真的表情。因为现在没人爱听这些了,大家都爱讲“道理我都懂”,《后会无期》之后这句话火了,有时想想,道理其实也挺惨的,谁都懂它,它是多没神秘感。


《呼吸正常》,有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比如薛定谔的猫;比如那句“搞科研和搞艺术是一样的”;比如中性风格的女孩对老K比瓦肯星人的手势;比如她捧着的《宇宙奇趣全集》;比如一见面就扯“真正的迷宫,是一条直线”和“贝多芬是摇滚之父”。《呼吸正常》,是几个荒谬的笑话:当北方小伙每一次开口说话时;当正能量爆棚的励志哥感叹“现代的年轻人,负能量太多了”时;当佛山小子质疑“云母逼”是什么意思时。可真正的难忘,永远是猝不及防的感动:当入夜之后的第一盏路灯亮起;当桥上的灯光随天色渐明而灭去;当注视岸边的镜头随着河水起伏;当整日叨逼叨的老K变得深沉;当喧嚣的音乐节因为《唱歌的孩子》而平静下来,全部的人一起痴迷沉醉,一起若有所思。最喜欢,也是电影里最举重若轻的地方,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受到了挫败,并尝试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后,各自用行动反转了之前KTV里的颓丧。就像呼吸一样,气喘吁吁惹人慌,怡然自得多奢望,毕竟啊,在呼吸停止前的大部分时光,它的频率,都是正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