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大清最后的支柱 死时说了四字预言 两年刚过就成真了

 金华303 2021-09-13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有四个人却将这艘破船向撑着又走了半个世纪。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他们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最早去世的是曾国藩,最晚去世的是张之洞。1909年张之洞在北京自己的白米斜街寓所内去世,这天是八月二十三日,10月6日。仅仅两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埋葬了大清王朝。这个结局,张之洞在死时早已有了预言。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大贡献是创办了一系列的学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他在湖北开铁矿、办铁厂对于整个民族工业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近现代重工业的创始人。

张之洞的从政经历和升迁历史与其他三人不同,官场达人张之洞是传统的科举进身。

文章图片1

张之洞

张之洞从小就是个读书种子,五岁就进入私塾,1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秀才,16岁时又以解元的身份高中举人,27岁时殿试中被慈禧点中了探花。慈禧一直非常看好张之洞,并时常提拔他。

有了慈禧的关照,张之洞的仕途很顺利。甚至在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慈禧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四大中兴名臣中曾国藩年纪最大,去得最早,1872年3月去世。左宗棠是第二个,1885年9月去世,李鸿章在签完《辛丑条约》后于1901年11月吐血而死。

文章图片2

慈禧

等到1908年慈禧去世时,可以依赖为支柱的四大臣,只剩下了张之洞,慈禧把一个烂摊子扔给了张之洞,张之洞接受慈禧太后托孤的唯一汉大臣,堪称晚清的支柱。

慈禧最后让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同时任命载沣为摄政王。一切军国政事,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定。载沣主政期间就干了一件事——抓权!

文章图片3

载沣

相比慈禧太后登峰造极的权力平衡之术,年轻的摄政王载沣的手腕就幼稚多了。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罢免了袁世凯,给光绪报了戊戌变法的仇,收回了北洋新军的兵权,接着又将兵部尚书铁良换掉,想把所有的军权都抓在自己手中。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一支1.2万人的禁军队伍。这支军队也没有给他起到什么作用,刚练完兵,武昌那里就打响了第一枪。

军权抓在手里后,以载沣为首的满族的权贵开始排斥汉官。弟弟载涛就评价他哥哥载沣在处理政务时,目光短浅,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成熟政治家的格局和胸襟。

对于汉臣的代表,张之洞自然不招载沣的待见。张之洞也同样不满意,载沣在军政方面尽用一些亲贵人物的做法。尤其是张之洞反对他杀袁世凯,认为“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张之洞与载沣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已经70多岁的张之洞,显然不是20多岁载沣的对手,不久张之洞就病倒了。1909年6月,张之洞病重,8月上奏辞职了事。

虽然与载沣不合,但是作为朝堂重臣,即使卸了差事,该给的待遇和面子,载沣一样也不能给少。张之洞病重,载沣去看望,张之洞在死前仍然放不下天下,心系百姓,多次叮嘱载沣。而载沣此时年少轻狂,又刚刚大权在握,志得意满之时,哪里肯听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糟老头子的话,载沣洋洋得意地说:“不怕,有兵在。”

载沣走后,有人向问张之洞询问摄政王说了什么,张之洞只说了四个字:“亡国之音”。这天晚上,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

文章图片4

武昌起义

两年后武昌起义枪响,消息传开,河南乡下袁世凯笑了。无可奈何的载沣,于是在奕劻的建议下,不得不又腆着脸,请求袁世凯复出,将军政大权全部拱手让给了被他罢斥的袁世凯。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大清正式亡国了,真应了张之洞死前那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