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胃病、胃炎、胃痛 一、胃病 【导读】 胃病是一个总的概念,包含了所有胃的问题。从症状来看,有胃痛、胃胀、没有胃口、胃难受、呕吐等;从中医观念来看,有心下痞、胃寒、胃热、胃里积食等;西医就更多了,有胃炎、胃癌、胃息肉等等。在治疗上,要以症状到中医诊断为主,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切不可让西医病名左右了你的判断。 如何才能保护你的胃的健康? 1、胃主消化,是热的器官。所以经常食冷一定对胃形成伤害。但是常食烫的食物和茶水,对食管壁和胃是另一个极端的伤害; 2、胃的消化不是无限制的,所以过食、不食都是对胃的伤害; 3、胃的工作必须有始有终,就是说进去的食物一定要消化完才算工作完成。所以说睡觉前两个小时内吃的食物还没有消化完,就会停留在胃里做游戏(你睡觉时你的胃也休息了),后果很严重; 4、胃是人体、自然的一个部分,对化学物品没有什么抵抗力,常吃西药对胃的伤害往往不可逆; 5、胃的动作是在心脏的主导下进行的。所以人的开心是对胃最大的保护; 6、人不可能不生病。一旦觉察胃不舒服,立即到中医寻求帮助。 【治病策略】 倪海厦: 1、欲吐有恶心的现象,就是胃里面有虚热。虚热,胃的津液不够了,热往上冲,可能是发表发得太过,病人流汗流得太多。 2、只要口吐涎沫,嘴巴里面口水那么多,吐掉了又来,都是胃有寒症。用丸药,像理中丸,理中汤的丸剂,都可以使用到。 曹颖甫: 1、胃中有热,则吐黄浊之痰,《金匮》但坐不卧之十枣汤证也。胃中有寒,则吐涎沫,《金匮.痰饮篇》之小青龙汤证也。 【辩证诊断】 1、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2、(1)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宜补脾。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脾之虚寒责之肾。 (2)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也,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中之火,盖心火能生胃土也。胃之虚寒责之心。 【辩证治则】 1、只要遇到心下痞、胃里面难过,不管是胃溃疡、胃出血或是怎么样,都会用到人参。 2、慢性胃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吐后呀,胃气上逆得厉害,老温温欲吐,吃了调胃承气汤就好。可是不要多吃。一般这个吐或巴豆大下之后呀,全要吃调胃承气汤,才能纳食,要不然是不行的。 二、胃炎 【治病策略】 1、慢性胃炎的舌苔:舌色淡红或偏紫、舌体偏大,舌边胖嫩。白苔(表浅性胃炎)、黄苔(比较严重的),糜烂程度比较重的出现齿痕。主要两个特点:舌胖大、舌边润亮。 2、西医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胃的生理功能,可能与发病有关。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饱闷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若见胃脘部痞硬,按之有硬块者,是饮与食互结所致,可用大柴胡汤去大黄加白术以化饮开结,饮化结开,痞硬自除,疼痛则解。 3、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 4、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 【辩证诊断】 1、慢性胃炎的舌苔:舌色淡红或偏紫、舌体偏大,舌边胖嫩。白苔(表浅性胃炎)、黄苔(比较严重的),糜烂程度比较重的出现齿痕。主要两个特点:舌胖大、舌边润亮。 【辩证治则】 1、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 2、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胃炎同时有胃寒(不渴)用黄连汤。 3、胆汁返流性胃炎,胸骨后烧灼感、胃部灼痛:柴胡12克,旋复花15克,黄芩9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黄连9克,吴茱萸3克,蒲公英30克,浙贝母12克,郁金15克。 4、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 5、西医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胃的生理功能,可能与发病有关。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饱闷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若见胃脘部痞硬,按之有硬块者,是饮与食互结所致,可用大柴胡汤去大黄加白术以化饮开结,饮化结开,痞硬自除,疼痛则解。 【辩证比较】 1、(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三、胃痛 【立竿见影】 【治病策略】 1、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其舌苔常为胎白腻、舌质或舌尖红,呈现为寒热并节。 2、胃痛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可引起的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一种病。胃痛,亦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往往是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故治法也随症而变,方药随证加减。若胃痛伴有呕吐黄水者,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因少阳主胆,呕吐为胆气上逆,黄水又为胆汁。 3、胃痛连及胸胁,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若症见胃脘疼痛难忍并伴有呕吐黄酸苦水者,是肝胃不和,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呕吐;黄为胆病,酸为肝味,苦为胆火,肝胆为体用,是谓肝胆同病。用酸枣仁汤滋补肝阴,收敛肝气。肝气得平,胃气自降,则呕吐自止;肝胃之气和调,则疼痛自愈。 4、胃脘胀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多因气机不利,胃失和降,而脘腹胀满痛。症见疼痛拒按、口中和、大便自调,而无呕吐者,可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行气宽中、补虚健脾,其症自消。 5、胃脘痛是指慢性胃炎,常为长期反复发作,系脾胃虚寒性疼痛。若遇冷加重,经久不愈,用其他温补药治疗无效者,可用乌头赤石脂丸以驱痼寒,使阳气复,寒邪退,则其痛自愈。 6、毕明义医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胃脘痛180例,痊愈146例,好转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9%。 7、有胃癌、胃溃疡者,其平素会有胃痛欲吐之证,胃隐隐作痛、恶心想吐的人,不要给桂枝汤。有吐就已经不是太阳证。 8、饿时胃痛,饭后不消化,属胃寒:吴茱萸干姜。 9、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是吴茱萸汤。 10、治疗胃痛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在病患正在疼痛发作时吃药,药能中病。 11、胰脏发炎:由肚脐的左侧(还有偶尔也会看到右侧),左侧动悸,气会上冲胸口,心下痞,呕吐,胃痛得很厉害。处方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用五钱,桂枝用三钱,甘草二钱,红枣十个,加上枳实五钱、芍药三钱,桔梗两钱排脓汤。这在治疗这个胰脏炎的时候,效果很好。 12、喝酒的酒客酒疸,胃里难受、热疼,栀子大黄汤。 13、胡希恕:甘草粉蜜汤不只治疗蛔虫疼,一般的胃疼用这个药很好。 【辩证诊断】 1、结胸,就是胃里面很难过,绷得很紧,筋挛的现象。 2、留饮致泻者有五: (1)一其正固虚,然必有留饮未去,故补其正,反助其邪,所谓虛不受补也。 (2)二则心下满痛拒按,是留饮结聚属实。 (3)三则口虽干不欲饮,属饮阻气化,津不上潮。 (4)四则身半以上自汗,属蓄饮阻隔,阳不下通,徒蒸于上。 (5)五则脉沉伏而左兼细滑,是伏为饮阻,滑为有余,里当有所除。 【辩证治则】 1、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 2、人病胃气痛,或脾气不好,不能饮食,或能饮食而不能化,作痛作满,上吐下泻者,此乃肝经来克土也。平其肝木,则脾胃之土得养、而前症俱愈矣。 方用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当归二钱,柴胡二钱,茯苓三钱,白芥子一钱。 (1)有火者,加炒栀子二钱; (2)无火者,加肉桂一钱,水煎服。此方再加白术三钱; (3)有食者,加山楂二钱; (4)伤米食者,加枳壳一钱,麦芽一钱; (5)有痰者,加半夏一钱。 此方虽白术、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白芍、当归、柴胡,则纯是肝经之正药;有此三味,直入肝经,则各药无不尽入肝以平木,木平则脾胃之土安然。况有食则化食,有痰则祛痰,有火则散火,有寒则去寒,有不功效立奏者乎。 3、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个规律是丝毫不错的。什么样叫寒实?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大黄附子细辛汤加。腹中痛,偏于一侧,胁下也就是腹。尤其是右侧的胁下痛(肝痛)、腹痛、腰痛、胃脘痛,再有便秘、脉玄,大黄附子细辛汤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应治关节,通常用桂枝加术附,再加一点大黄,但是量不必大;腿的一侧疼,你可以搁芍药甘草;下肢一侧痛,就芍药甘草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痛,大黄附子细辛汤非常好用。 4、心下痞鞭: (1)兼「少阳」里实证:胃里面很难过,硬硬的,然后大便稍微不通,没有结胸那么厉害,就是大柴胡汤。 (2)兼「少阳」里不成实者:就是下利拉很多水出来,这时候靠半夏泻心汤。这种虚症的现象常常在食物中毒、误食不干净的东西的时候。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病人一定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所以有呕吐就是半夏泻心汤。 5、大陷胸汤从胃的地方到肚脐这一段,硬得很紧,西医可能判断是胃癌或淋巴癌,不管它是什么,一样攻,对证不对病。 6、慢性胃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7、厥阴症的消渴,饿但是不想吃,胃里感到疼而且热,这不是大黄甘草汤症,而是肝血虚,血虚则内风生,肝燥而胆不濡,则浮火易动,风与火相搏,于是肺液耗损,引水自救,水能胜有形之火不能胜无形之风,燥于是饮者自渴,按症选方:黄连阿胶汤,合百合地黄汤,陈修园谓当于乌梅丸。 8、(1)食入即吐、吐白痰,干姜二钱,吴茱萸二钱; (2)去痰去水:生姜二片,半夏三钱,炙甘草三钱 南星二钱; (3)健脾胃:白术三钱,茯苓三钱; (4)下血:加黄土汤;吐血:加柏叶汤; (5)病人已经不能攻了:葛根 柴胡 半夏 甘草 白朮 茯苓 人参 大枣 干姜 生姜,加上金匮中的黄土汤加减就可以治胃癌。 9、(1)胃寒:干姜三钱 吴茱萸五钱; (2)吃饱想吐却吐不出,变成下利,就是吴茱萸干姜证; (3)饿时胃痛,饭后不消化,属胃寒:吴茱萸干姜; (4)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是吴茱萸汤。 10、胰脏发炎:由肚脐的左侧(还有偶尔也会看到右侧),左侧动悸,气会上冲胸口,心下痞,呕吐,胃痛得很厉害。处方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用五钱,桂枝用三钱,甘草二钱,红枣十个,加上枳实五钱、芍药三钱,桔梗两钱排脓汤。这在治疗这个胰脏炎的时候,效果很好。只要符合这个症状,即使是胆结石或其它病因,都可以。 11、心中疼热、烧心 (1)左金丸(黄连6,吴茱萸1的比例):舌苔腻,常伴有胃热,在胃里烧心。 (2)百合乌药汤(百合3、乌药1的比例):也治胃疼。 (3)温病晚期,可以见到心中疼热,要吃冰棍,预后通常不好。 12、吴仁军治疗胆汁返流经验:
13、胆汁返流性胃炎,胸骨后烧灼感、胃部灼痛:柴胡12克,旋复花15克,黄芩9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黄连9克,吴茱萸3克,蒲公英30克,浙贝母12克,郁金15克。 14、胃痛连及胸胁,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若症见胃脘疼痛难忍并伴有呕吐黄酸苦水者,是肝胃不和,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呕吐;黄为胆病,酸为肝味,苦为胆火,肝胆为体用,是谓肝胆同病。用酸枣仁汤滋补肝阴,收敛肝气。肝气得平,胃气自降,则呕吐自止;肝胃之气和调,则疼痛自愈。 15、胃痛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可引起的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一种病。胃痛,亦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往往是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故治法也随症而变,方药随证加减。若胃痛伴有呕吐黄水者,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因少阳主胆,呕吐为胆气上逆,黄水又为胆汁。 16、胃脘胀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多因气机不利,胃失和降,而脘腹胀满痛。症见疼痛拒按、口中和、大便自调,而无呕吐者,可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行气宽中、补虚健脾,其症自消。 17、胃脘痛是指慢性胃炎,常为长期反复发作,系脾胃虚寒性疼痛。若遇冷加重,经久不愈,用其他温补药治疗无效者,可用乌头赤石脂丸以驱痼寒,使阳气复,寒邪退,则其痛自愈。 18、有胃癌、胃溃疡者,其平素会有胃痛欲吐之证,胃隐隐作痛、恶心想吐的人,不要给桂枝汤。有吐就已经不是太阳证。 19、治疗胃痛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在病患正在疼痛发作时吃药,药能中病。 20、喝酒的酒客酒疸,胃里难受、热疼,栀子大黄汤。 【辩证比较】 1、(1)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 (2)结胸证为心下鞭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鞭而濡。 (3)如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 (4)结胸则以大陷胸汤、小陷胸汤。心下痞则用「泻心汤」。「泻心汤」有生姜、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 (5)误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 (6)误犯吐下,重则成「痿」,轻则以旋覆代赭汤。 |
|
来自: 仲景中医交流 > 《经方治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