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渡北归》书评

 涤省 2021-09-13

三卷本的《南渡北归》,皇皇近两百万字,终于在2019年接近岁末的时候读完了。《南渡北归》确实是近年来难得的优秀非虚构性文学作品,曾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十大好书之冠,含金量十足。
《南渡北归》分为三部,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艰苦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丰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第二部着重描写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遇,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运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与揭示。
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战争爆发,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和环境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彰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召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敏、吴宓、钱钟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理想追求与爱恨情仇。
《南渡北归》以人物为主线,以抗战、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及历史事件为辅线,在跨度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为一代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画像。从作者披露的历史资料来看,许多不为人知、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史料是第一次被发掘出来,对我们了解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作者不是对历史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有着自己的细致甄别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其中。让人颇感诧异的是,本书尽可能对历史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其中披露的许多历史资料之真实、之大胆让人触目惊心,在惊愕感叹之余,也庆幸我们能看到该书的出版。
本书描述的历史事件极其之多,涉及的人物极其之多,因此在一篇短短的书评中难以一一详细描述。虽然本书千头万绪,但最主要的还是真实再现中国知识分子自1937年以来,在各种艰难岁月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卓越的人格和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特别是生动再现了知识分子在学术思想上的分歧较量,在话语权上的明争暗斗,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也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的生动形象。这种可以触摸、可以共情的感觉远非过去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名字和一两篇代表作能够带给我们的。
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本书不仅仅是在记录陈述历史和臧否人物,更是为中国旧知识分子献上一曲无尽哀伤的挽歌。悲剧之所以具有永恒之美,是因为它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我们看。无论是大名鼎鼎的胡适、陈寅恪、梅贻琦、傅斯年、钱钟书,还是我们不太熟悉的陈梦家、叶企孙、吴金鼎、董作宾、蒋梦麟,在历史的大潮中他们也同苦难的中国一样上下浮沉。可以说,从1937年以来,中国旧知识分子就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的不断挣扎,直至最后的毁灭。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困苦,中国旧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情操和人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在我看来,只有魏晋和南北宋时期的文人风骨可与之媲美,如果与现在比较,更是高下立见,让我们不禁发出九斤老太似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 
最后,用穆旦在生命尽头的诗篇《冥想》中的末尾作为本文的结束: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