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均每天学习8小时 | 417分第一名上岸经验分享

 司南教育学考研 2021-09-13

21届湖师大心理健康教育考研,

双非双跨初试第一417初试经验分享。

——又懒又抠怎么上岸?

首先说一说估分这件事,考完后我没有对答案和估分:一是因为专业课换了参考书,也不清楚新的判卷标准,学姐也没有给出参考答案;二是个人习惯,对我来说尘埃落定后估分没有含义,这并不能改变考试结果,而发现错了题只会让人徒增烦恼,当然有些人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也不错,这一点因人而异。

看到自己成绩的时候也是惊了,我虽然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是这么高的分数没敢想。当时觉得这个专业容易考,2019年9个人上线招了7个人,最低分331,最高分391;没想到2020年28个人上线却缩招到6个人,除去专项计划最低分391,最高分401,看到时心态差点崩了。还好没有放弃,我就想总有人能上岸,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说不定别人都被这个分数吓退了,那我留下来不就赢了吗?当时我以为分数线飞升是个意外,今年老师应该会有所控制,结果我拿个417分,是最高分。(请学弟学妹们不要怪我又拉高了分数线,竞争是在逐年增加没错,但分数线的提高其实说明题目难度降低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分数没有排名重要,你不知道跟你同年考试的是不是狠角色,所以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9月份大纲出来的时候,333参考书变了三本,956参考书全换,一切得从头再来。我大概2月份开始想考研,3月份才收到教材,5月份觉得自己准备得已经晚了;7月份看到2020届的录取成绩,觉得不努力就完全没机会了;9月份看到大纲变动,不过还好坚持下来了。

大纲突变,司南这样来应对...


# 经验分享#

政治

我在政治上下的功夫不算多,所以这个分数是情理之中的。差不多就是学累了的时候看一看徐涛的强化课,很有趣,可以调节心情。肖秀荣的1000题刷完一遍全忘了,后期发现只要背了肖四肖八,其实完全够了,除非你想政治80+,否则没必要花太多时间。

我也是看了经验贴之后恍然大悟的,政治70正常,80封顶,多花几倍的时间也才10分,多搞专业课,随便一题就20分它不香吗。

英语二

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课程我强推何凯文的kk三步法,我一直跟他的每日一句,睡前听语音成了一种习惯,虽然他有过负面新闻,但课程和句子是良心好。可能其他老师也讲的不错,但是选了一个老师后就最好不要更换,政治同理,不要想着把每个老师都听一遍,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的,送你四个大字,“专业为王”。

考研英语阅读的逻辑和六级完全不一样,理解它的逻辑很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刷往年真题,一刷时对错不重要,看懂解析和逻辑最重要。

如果要问我为什么英语高分,我觉得兴趣、基础和坚持同样重要。

兴趣的培养可以学英文歌,看美剧。我认识一个喜欢追日漫的朋友,他从来没学过日语,但是现在可以不看中文字幕都能听懂剧情了。我受了启发,开始追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唱各种英文歌,听力和口语都慢慢地有所提升。后期刷英语真题,做阅读时,我把他们当故事看,在自我暗示下,学习都有趣多了。

和朋友建立了单词群,每天打卡,24点前未打卡的发5元红包,这个方法亲测有效,尤其对我这种抠门的人来说,花了钱就会好好学习。

333教育综合

教综四本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我看得很慢,七月份时,发现别人早就开始背了,而我第一轮还没看完,特别是一看学姐发的任务清单,发现我各科真题都没看,单词也没背,比别人落后了不止一截,心也凉了一截。后来及时调整心态,反正已经比别人慢,就按自己的进度来,跟别人比较只是徒增压力。我就暗示自己,说不定别人火速背三遍,还没有我慢慢一遍学得扎实。

我学习进度慢有两点原因——

①录音。我会把书上的重点朗读一遍,用喜马拉雅录下来,这成为我后期制胜的偷懒法宝。别人在走廊背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我就默默带上耳机听自己的录音,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回寝的路上都不浪费时间,甚至不用刻意记诵,循环播放很有魔力。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有人喜欢朗诵,有人过目不忘,而我对于听到的印象更深刻,所以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但有一点是有科学依据的,那就是教心里提到过,多种感官综合运用记忆效果好,所以我在听录音时会轻声复述,而且后期练字抄写时更加深了印象。

②讲述。学以致用,把自己习得的知识教给别人,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我后期在家备考,每天死皮赖脸地抓着我妈,把学的知识点像老师上课一样讲述,也不管她听没听明白,但我自己讲过的话自己记忆很深刻。所以有条件的话,你可以找个愿意听你讲课的室友,睡前聊天时讲一讲自己今天学了什么;如果朋友都很忙,那你可以自己讲课,用录音或视频的方式给自己对象感(这样和一个人默默重复朗读的感觉完全不同)。

专业课二

956的参考书,从心理测量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和《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之后,就没有计算题了,和333一样纯靠背,但是更简单。

即使是冲刺的10月份,我坚持自己的慢速学习方法——从其他科目省下来时间,仍然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录音和讲述。新论的疑问很少,多听几遍就能记住;实务稍微难啃一些,但只要别像我一样抠细节,背住框架也是不难的。

最后说一下每日计划的时间安排,要讲究效率二字

有人熬夜学习效率更高,但我的兴奋点在早上(旁人未醒天未亮,宁静的清晨我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我选择早睡早起,5:50自然醒,晚上10点自然倒。

有的牛人每天学13个小时,但我觉得需要劳逸结合,而且假装学习3小时不如高效率1小时。

我的时间表仅供参考,效率低者请勿模仿,后果自负,选取几天展示:(√表示高效完成该任务)

小司有话说:学习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盲目追求时长,切不可取。但在你不确定自己效率如何的情况下,坚持“时间战”可能更为稳妥。这篇经验分享仅供参考借鉴,具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