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说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闫寒冰:工程2.0推动了教师培训范式变革

 zbshaojie 2021-09-13
致敬教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在线学习》杂志聚焦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这场大规模精准培训,献礼第37个教师节。

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一支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带来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正因此,我国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并以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向纵深发展。

2019年开始的能力提升工程2.0已实施两年多时间。本刊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组成员的专访及典型案例的剖析,欣喜地看到,以精准培训为特征的能力提升工程2.0取得了丰硕成果,它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推动了教师培训专业化发展,使大规模个性化教师能力提升成为可能,同时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引领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为“停课不停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这表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正在形成,而这对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2022年,能力提升工程2.0即将收官,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永远“在路上”。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专家说

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闫寒冰:工程2.0推动了教师培训范式变革

能力提升工程2.0使得大规模、个性化的教师能力提升成为可能,它最重要的成果是促进能力本位的精准培训,推动了教师培训范式变革。

图片

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闫寒冰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正在稳步深入向前推进。日前,本刊对话专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请她就该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难点等问题发表了看法。闫寒冰表示,工程2.0的实施,使得大规模、个性化的教师能力提升成为可能;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认可,各地涌现出很多典型案例;今后要进一步普及工程理念,统筹推进工作。

能力提升工程2.0已经“渐入佳境”

在线学习  

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请您谈谈该工程所走过的历程。

闫寒冰:在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到当前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并且说“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能力提升工程2.0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旗帜、新目标、新手段、新举措。

有一句话说得好,“所谓创新,往往就是越来越接近规律”。很多经典的研究都表明,成人要在工作场景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学习才最有效。能力提升工程2.0所提到的“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等等,事实上就是这些成人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不过,由于这些符合规律的方式方法与传统的师训方式不同,给各地的管理者、执行者、参与者带来了不少“新”的理解和操作上的困扰。因此,教师工作司特别将2019年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主调定为“起好步”。要通过文件解读、试点先行、各省指导等方式,帮助各省理解工程,探索路径,发掘典型。

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工作组承担了大量的解读和指导工作,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还通过高研班、现场会等方式为各省答疑解惑。各省也分别建立自己的省域、市域、区域的专家工作组。在一些省、市、区和学校做出优秀甚至卓越的示范后,越来越多的省、市、区和学校认识到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义,理解兼具高位引领性与实践操作性。这可以说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再次验证了我国在开展大规模工程时“试点先行”“经验辐射”等优秀经验。

在线学习  

您认为,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至今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闫寒冰:能力提升工程2.0使很多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深刻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它的最大成果,可从推动培训范式变革的角度来讲。可以说,能力提升工程2.0引领和践行了以“做中学”为特征、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精准培训。它的诸多培训理念,使得大规模、个性化的教师能力提升成为可能。

请注意这里是三个关键词:大规模,这是我们国家开展教师培训的特征之一,通过网络加持的远程培训,全国教师共学一些课程早已不是新鲜事,如新课标的培训;个性化,这个难度要再大一些,需要为不同的教师准备不同的课程,方便教师选学;能力提升就更难了,它不但需要多元课程,还需要能力本位的评估,能力提升工程2.0所采用的微能力测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培训更加精准,且更充分体现了实践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而这样一种方式是可以迁移到其他培训主题中的。所以,我认为,促进能力本位的精准培训是能力提升工程2.0最重要的成果。

针对薄弱点“练功”,各地亮点频现

在线学习  

您认为,新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闫寒冰:我们在能力提升工程的微能力测评体系中已给出明确的回答。这个测评体系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30个微能力点。按照工程2.0的培训理念,首先要由学校根据自身的信息化环境和发展愿景,在这30个微能力点中确定本校的选项,然后再由教师在该选项范围内选择自己应该提升的能力点。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所学与学校发展相一致,帮助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我认为,大范围来讲,与混合学习能力、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教学能力、评价能力相关的一些微能力点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也往往是教师能力的薄弱环节。

在线学习  

您曾到各地调研,请您概括谈谈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中涌现的先进经验。

闫寒冰: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的培训模式越来越受到认可,引领了教师培训专业化发展方向。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中,在表现突出的省份,很多学校全面梳理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薄弱点“练功”,提升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品质;有的学校按照工程2.0的培训理念重塑校本研修模式,使学校走上了一条应用驱动、标准引领、能力本位、多轮打磨的专业研修之路;很多学校对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开展校内、校际的“大比武”,信息化教学逐渐脱离了对演示文稿、微课程的“唯二关注”,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本质力量。

准确理解是有效落实的前提

在线学习  

您认为能力提升工程2.0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

闫寒冰:一是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因为这个工程需要系统发力,因此省、市层面的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对工程的理解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理解不到位,加之培训方式与以往不同,就会变成打着“2.0”的名号,实际上还是做着“1.0”的事情。二是整体诊断和引导问题。比如说,有些区域全面配置了智慧教学环境,并有这方面的追求,而这个区域的很多学校都选择了多媒体环境下比较简单的能力点,这就有问题了,因此,工程2.0的推进需要区域层面实质性的引导。此外,培训不是万能的,关于学习动机的提升与学习激励,还需要管理层面设计相应的促进机制。

在线学习  

为使能力提升工程2.0目标如期实现,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闫寒冰: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这方面已有了明确安排。一是进一步普及工程理念,统筹推进工作;二是建强培训队伍,分类精准指导;三是发掘典型经验,推动交流学习;四是依托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等开展工程实施调研。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8月刊(总第73期)

图片

专题目录

观察

管理者视点

专家说

  • 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闫寒冰:工程2.0推动了教师培训范式变革

  • 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工程2.0在融合创新中迈向既定目标

系统推进典型

  • 天津:发挥系统优势,谋求长远发展

  • 山东:以“三级推进”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 广西:提升指导能力,建强培训团队

  • 河北:基于微能力创新语文教研模式

图片

精彩活动

图片
图片

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扬帆起航!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