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绽放的芦花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9-14

作者:王学龙

  芦花是芦苇在秋天开的花。又叫葭花、蓬茸花、水芦花等……,又因芦花像红缨枪的枪穗,在我的家乡,把芦花称作芦缨。 芦花有止泻、止血和清热解毒的功能,它和自己的同胞兄弟芦根一起被录入中国药物大辞典。

  在我生活的城市,有一条叫红泥的河,在红泥河两岸的湿地里,生长着许多芦苇,每年到了秋天,争相盛开的芦花如一条条紫褐色的彩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的颜色,柔软的腰枝,在秋风里摇曳。不与花儿争艳,不与叶儿媲美,彰显与众不同的风姿!

  进入到深秋,水冷草枯,一眼望去,洁净的芦花像天上的白云,像冬天里的雪,一阵风儿吹过,起伏的芦花更像是大海里翻滚的浪花。 我不禁感叹:眼前的芦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月季的花香,没有菊花的艳丽,但它那具有不择环境而栖身,不惧风雨而挺立,不逐名利而生长,不卖矫情而温柔的特有品质是无花能比的。

  有诗曰:“得地自成丛,哪因种植功,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自古以来人们喜欢芦花,并留下太多的千古绝句和浪漫故事:在《诗经》中,《蒹葭》有这样的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中蒹葭风雅至极,苍苍蒹葭,染尽秋风,如着一身素白衣衫,迎风而立。露水寒凉,秋水茫茫,伊人在水一方。诗中画,画中人,心中梦,梦中情,将秋色点燃得精致摇曳,情思弥漫。其实蒹葭就是芦苇。

唐朝诗人雍裕之在《芦花》诗中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形象地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浪花一般。

  我曾记得,知名青年女歌手雷佳在一首歌中唱到:“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千里万里共相随。” 歌词把芦花唱到了极致,以花喻情,这是何等的意境, 其柔软之情仿佛置身于恍兮惚兮之美梦中。

  《沙家浜》、《雁翎队》和现代作家孙梨的《芦花荡》等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凝结了对芦花的一往情深,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江河湖海地区,是芦苇荡保护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是盛开的芦花增添了革命者生活的情趣。“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这些脍炙人口的唱词唱段也早已家喻户晓,人人都能哼唱几句!

  “潇湘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我喜欢一片芦花秋的意境,每到芦花绽放时,就会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小时候,在我们村庄的南面,有一大片水草湿地,贫瘠的土地上种不了庄稼,也长不成树木,但却生长着“不择环境而栖身”的芦苇。这片芦苇,春天发芽,到了夏天,无论生命中有多少风雨雷电,依然能拔节出希望,转眼就长到两米多高。它那浓浓的深绿色像是能渗出水,淡淡的清香叫人心旷神怡,一阵风儿吹,芦苇丛里就会发出沙沙的声响,给人一种广博的感觉!

  芦苇丛里有一种叫苇鹰(当地叫苇扎子)的小鸟,苇鹰长着漂亮的羽毛,小巧的体型,它特别爱唱歌,高亢的歌声常常引起周围许多鸟的共鸣,好像芦荡中的鸟儿音乐会! 芦鹰在芦苇丛中飞来飞去,捕捉小鱼小虾和蚊虫。到了繁殖季节,苇鹰会在有水的芦苇深处建造自己的窝,它把几棵芦苇连接在一起,在上端把窝做成杯型状,在里边产卵后孵养后代。我和伙伴们经常到芦苇深处找鸟窝,摸鸟蛋,有时还会捉到几只小苇鹰拿回家放在笼子里养。

  芦苇大多生长在浅水区,水里还有很多水生物,除了鱼虾和螃蟹,还经常有水蛇出没,水里的蚂蝗最多,为了防止蚂蝗的叮咬,下水前我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烟油涂抹在腿上,蚂蝗闻到气味就会跑的远远的。

  地里的芦苇纵横交错,丛丛密密,站在里面只能看见太阳照进来的一丝丝亮光,没有通往外面的路,我们经常被困在里边出不去,每到这时,我们就会在芦苇深处大声呼叫,等待外边人的“救援”。

  秋天到了,芦花绽放,轻飘飘、雾蒙蒙,柔如棉絮,如黛如丝,它那傲视百花的高雅风骨,折服了秋风! 到了收割芦苇的时候,人们把芦花也收拾好,芦花是编织毛窝(一种草鞋)的好原料。那时候因为生活困难,老百姓冬天穿不起棉鞋,为了不冻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还没有成絮的芦花整理好,再把花骨碾碎,分割成一缕缕条状,然后放进锅里大火蒸上十分钟,让芦花回湿变软,以备使用。鞋底有高低之分,低的鞋底是用韧劲大的干草经过回软过后编织成的,高鞋底则是用3-5公分木头做成,高鞋底的前掌和后掌凸出,中间凹陷,尺寸均匀合理。 周围钻有许多嵌入小孔,再穿上细麻绳做筋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编织了。

  我父亲是编织毛窝的高手,在村上小有名气,他编织的毛窝手工精细,样子新颖,有高腰、低腰,还能编织出毛窝靴子。在寒冷的冬天,毛窝里再铺垫上几片芦花,穿上后既暖和又舒服,遇到雪雨天气,能涉水,能踏雪,就是平时走在乡村的土路上,高底毛窝也能发出咚咚、咔咔的响声,一点不逊于城里人穿皮鞋、棉鞋的骄傲和自豪。

  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芦苇地早已经被穿境而过的铁路和公路所替代,由花草、树木组成的路旁绿化带显示着这里的美丽风光,附近的工厂、学校和特色民居为这里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这翻天复地的变化,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幸福,给过往的路人留下了美的视觉感受!

  但那片曾经的芦苇地、那双暖融融的芦花毛窝和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编辑:乐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