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决定孩子命运的就是这张表格?

 君说乎总舵主 2021-09-14

01
“我们的课程叫做《高考志愿填报师》,但是其实我认为这个名字远远不能包含我们这两天的内容。掌握了志愿填报的逻辑和信息平台,可能30分钟就把志愿填完了,可是,这就决定了孩子未来四年的命运吗?”
9月份11-12日周末两日第11期《高考志愿填报师认证班》开场,周鹏飞老师如是说。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个统计,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只有4%的大学新生对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表示很满意(数据来自麦可思)。
一张表格,可以把我们的孩子送进大学,却不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一生。

来上本次课程的同学,有有志于从事高报工作的,有新初三,有新高一的家长,还有不少像舵主这样的小学生的妈妈们,是什么促使我们走进了这样一个课程,是对未来的焦虑吗?
舵主不这样认为,恰恰是放下焦虑,想看清孩子们成长中更大的画面。
正如,道德经里说的,“执大象,天下往。”
我们就是来探索孩子生涯发展的“大象”,高考只是人生一个节点,一个迈入未来的节点,只是这个节点在每个中国学子的生命中,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而醒目的位置。
02
回想21年前,舵主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的呢?
那得从2000年再往前回溯,高中三年的每周五语文老师都会布置随笔训练,我偶尔给中学上报投投稿,拿了几次不大不小的作文竞赛的奖……再回溯到初中,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开始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再回溯到小学,语文课是我最喜欢的科目。
这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让我在高三那年毫不犹豫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父母还曾建议我选择英语,理由是,英语补课能赚钱。那是风华正茂的18岁啊,我执拗的观点是,英语就是一个工具,汉语言可是灵魂的根脉,我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但我更愿意花费人生中宝贵的4年时间去亲近灵魂的根脉。
谢天谢地18岁那年的执拗,才成就了现在的总舵主,你才会读到我的这篇文章。
2000年高考,是先填志愿再考试,华师大的师范生还是提前录取,我也只是象征性把复旦中文系排在了后面,这张志愿表无论有多少格子,在我眼里,只有一个志愿。
像我这样明确目标的同学,当年也不太多。现在,似乎更少。


03
在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时候,咨询师更大的功夫,不在于填表,而是和家庭的沟通。
孩子说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认可;父母构想孩子的人设,孩子不买单;父母让孩子说说想法,孩子说没想法……
是我,我也没想法,你都替我想好了,我还要什么想法?
18岁的中国孩子们,什么时候和父母的关系,已经糟糕到这等田地,这样的关系,也难为高报咨询师,还得兼任一把心理咨询师,处理一下亲子关系问题。
决定孩子命运的远不止一张表格。
影响孩子生涯成长的,有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有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还有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支持,陪伴,允许,接纳,鼓励,指引和影响。
而这些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功课,是一个人生涯规划的底层逻辑。
境萱说,我长大了想当律师,因为她看到了爸爸的职业,然后她对做一名水上教练也感兴趣,因为她看到了妈妈经常带着大家浪,我和她说你知道运动康复师吗?作为一个排球运动员,她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职业的价值。
她的性格,兴趣,优势,特长,一点点一滴滴积累起来她对未来的期待,虽然她只有四年级,但是从现在起,我会带她去更多的体验和学习,等待她的兴趣和天赋冒出来,压也压不住的时候,看得会更清晰。
有了对专业的理解,再有机会去游学,去看看城市,看看大学,看看世界。当需要决定高中的3+N选科时,先看心仪的专业的标准和要求。最终选择20多种升学路径中任何一种,综合评价招生, 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生,春季高考或者其他,然后备战,走上考场……

04
母要做的是孩子的栏杆,隔着一定距离守护着,辅助着,不离不弃,不操控也不干预。
父母不要去做拐杖,把孩子们看成离开了你,他们寸步难行。就算孩子着双拐走进大学的门,一旦离开拐杖,他们依然不会自己走路。
所以,许多孩子的人生巅峰止步于18岁,踏入大学的那一天。
这就是我选择做家庭联合成长社区的意义,带领更多的家庭去“执大象”。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至少很多初高中生的家长,看明白了一点升学规划的方法,知道如何更好支持自家娃。理论上再也没有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然这10多年的相处,父母总要干点有价值的事儿,总不能做保姆做司机做个提款机。
如果有家长还愿意把所学投入应用,帮助一下身边的考生家庭,交付自己的专业,做一份斜杠,那也是一份自助助人的价值。
从高考志愿填报,到高中升学规划,再到青少年生涯规划,这才是我们的初衷和本意。
如果你也觉得这对你的孩子,对更多孩子和家庭特别重要,期待今年11月份的课程里,见到你哦!
再来回顾一下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流状态吧!

请持续关注君说乎和周鹏飞老师关于高中升学规划相关的课程和沙龙活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