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永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山寨村

 昵称29787755 2021-09-14

在永泰

有大量可以与其青山绿水相媲美的庄寨

它们是传统智慧凝结在山水间的画作

是数代匠人精心打磨的时光雕刻

车辆穿行在福州的崇山峻岭之间,永泰的山山水水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古木、层层叠叠的山田高岭、潺潺溪水边的古村犹如一帧帧影视画面,特别是村中巍峨耸立的各种形态的庄寨,令人惊奇、向往。

这里的山乡景象一派生机盎然,古韵非凡。徜徉于千年古村落和百年古庄寨里,思绪万千。

文章图片1

摄 | 张培奋

横屏观看山寨村全景图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历史悠久的特色高山民居

文章图片5

民承先祖福贵地,

居富弥修德善强。

——《山寨村》

*山寨历史悠久,始祖丙四公后裔黄六,字广明,于明嘉靖年间从洑口古枣垅迁居山寨,繁衍至今500多年。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永泰洑口乡山寨村

地处海拔近800米的莲花岐山

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山寨村

见证了这片土地500余年的

四季更迭时光流转

而这里依旧保留着数百年前的模样

文章图片9

这里一共有古民居50多座

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村落的各个角落

古民居建筑风格兼融闽中闽南特色

是福建古建筑的代表

文章图片10

山寨村建于明朝时期

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

特殊的历史背景

特殊的社会形态

特殊的生存空间

所产生的独具风格的高山民居

文章图片11

村里的建筑大多为

传统的穿斗式木架构建筑

顺应山势,立石架木,层层叠叠

大多数有吊脚楼、外挑台

文章图片12

户型较小的建筑为夯土筑墙

单进两层三开间,中间为正厅

两侧为厢房

户型较大的则为石筑墙基

拥有更多的进数和左右两侧的开间

最为精美的大型建筑

更将石柱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

与建筑融为一体

给人极为坚实、敦朴的感觉

文章图片13

走进祥福堂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祥福堂是这个村庄里一座建筑最为特色、文化内涵较深的古寨堡,位于山寨村的南面,为黄氏十二世孙黄贵郎所建,始建于1848年。

文章图片16

(鸟瞰祥福堂)

文章图片17

(祥福堂全貌)

该堂占地1040㎡,两层,土木结构,外墙为夯土,墙体厚0.5米,内为穿斗式木结构六㮼大厝,带双横厝。其内部的防御、生活功能齐全,有水池、柴火间、书斋等,两边的排水沟用条石排列着,以防人从这里出入,防匪防盗做得滴水不漏。

文章图片18

(漫步于祥福堂)

文章图片19

(位于堂内的四扇木雕还栩栩如生)

文章图片20

(茶油壳 晒干可以制作成燃料或香)

文章图片21

湖畔青石板上一把油纸伞

旅人停步折花淋湿了绸缎

满树玉瓣多傲然

江南烟雨却痴缠

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

——许嵩《山水之间》

文章图片22

(畅然文化 | 出镜:鸭梨)

吃茶,读书

抚琴,会友

呼吸山岚清气

远离喧闹的都市文明

以更为清净的心去体悟生活

文章图片23

漫步乡间,行走于原野和矮厝

轻抚门廊,感受时光划过指尖

青山绿水,阡陌交通

撑一把红伞,观云起云落

倚一扇雕窗,赏古韵田园

闲庭信步间

慢节奏在这里是一种常态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男耕女织原生态田园生活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文章图片29

提着篮子到东篱边采菊

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

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返朴归真,回到自然

文章图片3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男耕女织,鸡犬相闻

百年间

崇尚“以德立家”的山寨村人

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村民世代以耕读文化为精神支柱

面朝黄土背朝天

用双手守护家园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门口栽菜 屋里种花)

文章图片33

(袅袅炊烟 人间烟火气)

文章图片34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文章图片35

(村民正在收晒干的茶油籽)

日常生活,终究会重归质朴

门口栽菜,屋里种花

栖居片野,半日生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现代陶渊明的田园梦就在这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