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席说】张清媛教授:滤泡淋巴瘤多面观丨2021CACA淋巴瘤高峰论坛

 昵称51978634 2021-09-15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百字文摘:2021年8月21-22日哈尔滨淋巴瘤高峰论坛暨2021CACA淋巴瘤高峰论坛在美丽冰城哈尔滨胜利召开。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针对《滤泡淋巴瘤的治疗选择》进行了精彩详实的解读。会后,【肿瘤资讯】围绕大会亮点、滤泡淋巴瘤诊治方面的热点话题特别采访了张清媛教授,详情如下。

               
张清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黑龙江省龙江名医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委

大咖汇集,云端绕音,共话淋巴瘤

张清媛教授:为了进一步规范淋巴瘤的诊治,提高我们国家淋巴瘤的诊治水平,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以及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哈尔滨淋巴瘤高峰论坛于2021年8月21~22日在线上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多位血液淋巴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全面系统的深入介绍了淋巴瘤的分子分型、新药研究进展、最新的诊疗策略以及临床经验分享。同时,本次会议也旨在强调和倡导淋巴瘤全程管理的理念。本次会议分为淋巴瘤发展论坛、Post-Lugano论坛、结外淋巴瘤论坛三个专场,涵盖了多个淋巴瘤亚型的治疗进展,内容十分丰富,是淋巴瘤诊疗领域的一次盛会。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会议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淋巴瘤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国内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滤泡淋巴瘤的风险分层

张清媛教授:滤泡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发病率约占B细胞淋巴瘤的8%,在我国滤泡淋巴瘤平均的发病年龄在6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滤泡淋巴瘤相对比较惰性,5年生存接近90%,但绝大多数患者仍然不能治愈。目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滤泡淋巴瘤通常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大概有15%的患者不需要治疗,而20%的患者会出现难治或短期复发,这样的患者预后很差,生存期很短。另外,约30%的滤泡淋巴瘤会发生转化,出现迅速进展,需要进行高强度治疗。因此,滤泡淋巴瘤的治疗需要根据年龄、并发症、风险因素等采取个体化治疗,不能过度治疗,也不能治疗不足。

在初诊的滤泡淋巴瘤患者中识别出具有高复发风险或者高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而言,我们拥有很多预后评估的方法,比如FLIPI、FLIPI-2、m7-FLIPI、POD24及23-基因积分预后模型等,但目前都不能很理想的预测复发风险。如何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快速进展是需要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人们发现ctDNA和MRD检测有可能对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滤泡淋巴瘤的治疗遵循分层治疗策略

张清媛教授:针对滤泡淋巴瘤的治疗,我们通常根据疾病分期来决定治疗方式,比如对于早期或局限期的患者,通过放疗或免疫化疗是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我们针对这部分患者在治疗策略上通常采取较为积极的方案。对于晚期的患者,我们首先要评估患者是否有症状、是否存在高肿瘤负荷,如果患者有症状、高肿瘤负荷,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比如免疫化疗,或者是免疫化疗后行维持治疗;而对于疾病进展相对缓慢、无症状的患者,我们则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治疗方式。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目前主要是采用免疫化疗的治疗策略,如有R-CHOP、R-CVP、R-FM方案等,疗效相对不错。但R-FM方案因为存在一定的毒性,所以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指南中也未作推荐。而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的BR方案,由于患者的耐受性相对较好,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得越来越多,特别是目前疫情常态化的时代,患者在门诊即可接受治疗,更加便捷。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 R-CHOP方案相比,BR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另外,滤泡淋巴瘤患者经过治疗获得缓解后,可采用CD20单抗的维持治疗。但对于BR方案,维持治疗可能会使患者B细胞持续下降,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不推荐BR后进行维持治疗。

    关于CD20单抗的选择,利妥昔单抗的临床应用使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滤泡淋巴瘤,诱导阶段CD20单抗可以联合化疗,之后再行单药的维持治疗,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明显提高。新型的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型经糖基化改造的人源化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与利妥昔单抗相比,诱导细胞直接死亡的作用增强,ADCC、ADCP作用也增强。GALLIUM研究显示,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带来明显的PFS获益,同时安全性也较好。可以说,奥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为滤泡淋巴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治疗新进展盘点

张清媛教授:复发难治的滤泡淋巴瘤传统治疗方案包括免疫化疗结合维持治疗、利妥昔单抗结合维持治疗、放疗、放疗结合免疫化疗、自体移植以及异基因移植等多种办法。但经过多次复发和治疗的FL患者,随复发次数增加,缓解率逐渐降低、缓解时间逐渐缩短,因此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亟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已有很多新药在复发难治的淋巴瘤治疗中显示出不错的疗效。例如,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PFS获益,并且临床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还有PI3K抑制剂,目前有四种PI3K抑制剂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我们国内也有相关企业正在进行PI3K抑制剂的研发,相信国内患者也将很快用上此类药物。另一个就是EZH2抑制剂,这个药物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较好,而且对EHZ2突变型或野生型的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患者具有持久的疗效。

另外,CAR-T治疗在滤泡淋巴瘤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显示,应用CAR-T治疗滤泡淋巴瘤,患者获得了非常好的客观缓解率(90%左右),完全缓解率也超过了50%。这表明,CAR-T治疗给一些复发难治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有可能为患者带来长期持续的缓解。另一个新药进展是CD47单抗,CD47可以说是一个免疫检查点,而靶向CD47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激活体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CD47单抗在1期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目前而言,对于滤泡淋巴瘤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疗效也在不断的提高。临床上,我们主要还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状态、年龄、耐受情况等因素,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总之,滤泡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尽管疾病发展相对缓慢,但仍是不可治愈性的疾病。我们的治疗目标以延长患者生存、延缓疾病进展、避免早期复发为主。对于初治患者来说,有治疗指征时应及时启动免疫化疗,也可以选择chemo-free的R2方案,在免疫化疗方案的选择上,GALLIUM研究提示,奥妥珠单抗可更好的改善PFS,是FL一线治疗选择的新标准。对于复发难治的滤泡淋巴瘤,除了目前的CD20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以外,除现有的治疗方案外,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P3K抑制剂、Tazemetostat、CAR-T细胞治疗、CD3和CD20的双抗药物、CD47单抗等均显示出不错的疗效,长期随访结果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An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