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的天职与本分:有事、谋事、成事

 是耿老师呀 2021-09-16

图片

学校追求有质量的发展,校长是第一推动力——领导者必须要有事,会谋事,能成事。有事是谋事的基础,谋事是成事的前提,成事是有事、谋事的最终归宿,也是检验校长工作的重要标准。

图片

其一,要有事

眼中要有事。校长眼中随时要看得见事,不仅要看得见大事,而且小事也不能忽视。

校园中的一堆垃圾,就在校长的眼皮底下,有的校长有可能视而不见,绕道而行,典型的“睁眼瞎”。有的校长却有可能一眼就见,迅即安排人甚至亲自把它运走。墙壁上电线裸露了,某段围墙开裂了,有的校长会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及时整治,让安全隐患及时消除。而有的校长却熟视无睹,即使看见也等于白见,有可能让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心中要有事。校长眼中有事,或许看到的仅是事物的表象,校长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有事,就会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眼前这堆垃圾运走了,心中有事的校长他就会琢磨:这里为什么有垃圾?别的地方有没有垃圾?这次把垃圾处理了,下次还会不会出现垃圾?垃圾在校园里的出现暴露了管理上的什么问题?学校这方面制度健不健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不是流于形式?

看到围墙开裂了,心中有事的校长他会举一反三:为什么围墙会开裂?其他地段围墙开裂没有?对开裂的围墙怎样处理?学校还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吗?

心中有事的校长,他不仅心中装着事,而且还会根据心中的“事”,不论大事小事,触类旁通,顺藤摸瓜,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一解剖,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手中要有事。手中有事的校长,他不会仅当成裁判员、指挥员,更重要的是他会把自己当成运动员、战斗员。

他深知,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他明白,“跟我上”比“给我上”更有力量;他更懂得,只有把眼中的事、心中的事牢牢地攥在手上,才是真抓实干,也才是最好的落实。

图片

图片

其二,会谋事

 在“无事”中谋事。所谓“无事”,并非天下太平,也不是万事大吉,往往因为我们的疏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是因为暂时的风平浪静掩盖了问题,再或者是因为我们的畏惧心理粉饰了问题。

比如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段时间没有发现什么隐患,也没发生一些事故,然而没有发现隐患并不等于没有隐患,现在没发生事故并不等于今后不发生事故。

再如师德师风,学校中没有出大的问题,那么有没有小的问题?现在没有大的问题,今后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其它学校在师德师风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警示?

所以,作为校长,越是在“没事”的时候,越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越是要提高警惕,越是要居安思危,越是要无中生有,越是要主动谋事,越是要有“以有事之心处无事,以无事之心处有事”的境界。

 在责任中谋事。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萦。我们因共同的事业走到了一起,也因共同的责任捆在了一起。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难以舍弃的是责任。

强烈的责任可以战胜一切。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当下学校发展的责任,“双减”下孩子的成长责任,新时代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这些责任都系于校长肩上。校长一方面要有责任感,要懂得责任的承担,另一方面要强化“在责任中谋事”的理念,着实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把责任演绎成落地有声的执行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在思考中谋事。校长工作头绪多,上面千根线,下面一线穿,校长确实很忙。但如果校长忙到没有一点时间来思考问题,那就太不正常了。

我认为,这样的校长不是因为忙,而没有时间思考,而是因为没有时间思考,才显得异常的忙,以至于忙的晕头转向,忙的不可开交。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因思考而走向成熟,事业因思考而走向成功。校长在思考中谋事,我以为这几个问题值得考量。

一是我凭什么当校长?有的是凭德才当校长,有的是凭经验当校长,有的是靠吃苦和实干当校长,有的是靠关系和后台当校长。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是凭什么当校长?职位是组织安排的,但是校长的权威却是自己干出来的,如果一个校长没有几招让大家称道的功夫,那么你这个校长就当得窝窝囊囊,就当得有其名无其实。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就提出:“我们党内有一种危机,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政治危机,而是本领危机。”我感觉到,我们的校长队伍中也有一种危机,那同样是本领危机。之所以出现这种危机,就是因为一些校长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去琢磨事情,没有用在学习上去提高本领,没有用在带队伍上去引领前行。这些校长更应该随时考问自己:我凭什么当校长?

二是我该干什么事?老师有老师的职责,校长有校长的职责,老师的职责是教好书育好人,校长的职责就是管理好学校。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自己作为校长,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了吗?有没有职责不清,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况?是不是成天仅限于迎来送往,忙于各种应酬呢?我对自己的学校管理得如何?

三是我该怎样干好事?要干好工作,就要涉及到自己的身先士卒的问题,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凝心聚力发挥一班人作用的问题,风清气正有一个良好干事氛围的问题,用对方法做对事的问题,等等。在这些方面不去谋划和思考,那是肯定干不好事情的。

四是我给后任留下点什么?一个人与今人相处时短,与后人相处时长。对于所有校长,不管当的如何,总有谢幕的那一天。为校长一任,总要做点什么,总要给后任留下点什么。那么,我究竟能给后任留下点什么呢?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考与追问,会促使我们不敢懈怠,必须有所作为。

 在民意中谋事。从大的方面讲,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这里的“人民”也包括教师和学生。检验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的是,看教师满不满意,学生满不满意,绝不能把教师和学生排除在外。

从小的方面讲,决策要科学,校务要公开,管理要民主,一切工作举措、方法和出发点,都要体现教职工的呼声和意愿,都要有利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片

图片

其三,能成事

 把小事办实。“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小事不小”,“小事中体现着大发展”。如果小事办不实、细节管不好,那么我们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就很难形成,教育教学就肯定要受到影响。只有把小事办实,我们才能办成教育发展和教育平安稳定的大事。

 把急事办妥。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是突如其来飞向校长的一张考卷,是对校长水平和应变能力的检验,是对校长自身素质和教育机智的考验,当然,也是对校长难得的历练和锻炼。

因此,校长要有控制局面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还要有把急事办妥的方法和水平。对于急事,情况要弄清,应对要不惊,心中要有数,因势要利导,处置要果断。

 把难事办好。难事知得失,难事见功夫,难事看担当。解难题,办难事,打硬仗是新时期校长必须具备的素质。难事犹如战场上的碉堡,犹如前进中的拦路虎,如果不集中力量和智慧,把它炸掉,将其铲除,就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校长应有攻难事的底气,办难事的勇气,克难事的豪气。

 把大事办成。立德树人是大事,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是大事,各项重点建设全面推进是大事,教育平安和谐稳定是大事,每所学校面对各自不同的层次和阶段都有相应一些大事。对于当下,“五项管理”“两减”便是大事。通过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把这些大事办成,我们才有话语权,才有形象,才有尊严,才有大局意识,教育才能发展,才能铸就品牌,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校长要有事,会谋事,能成事,这是校长的天职,也是校长的本份,校长应该在“事”上做好文章,想事,干事,谋事,成事,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不出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