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奖得主卡尼曼最新著作《噪声》:选择大于努力,揭秘决策背后

 真有梦想的唐糖 2021-09-16

1981年美国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在这个项目中,被试为208名美国联邦法官。这些法官被要求对16起完全相同的虚构案件进行判决,然而该研究的结果令人震惊。在这16起案件当中,法官们只对3起案件一致同意判处监禁,但即使在大多数法官同意判处监禁的情况下,他们建议的刑期长短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在一起诈骗案中,法官们的建议平均刑期为8.5年,而最长的刑期是终身监禁,在另外一起案件中,法官们的建议的平均刑期为1.1年,而最长刑期为15年。

这些法官都是专业领域的翘楚,他们所依据的判决标准也都是统一的,然而他们做出的最终裁定却大相径庭。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些微小,但看似随机出现的无关信息,会导致判决结果出现巨大的差异,比如相比于疲劳时,在一天的开始阶段,或者在饭后休息充分时,法官更有可能批准假释,但如果处于饥饿状态,他们则会更加严格。

以上结论并不是我瞎编乱造的,而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以及他的同伴们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缜密结论。

提起丹尼尔·卡尼曼,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大名鼎鼎的著作《思考,快与慢》。如果你不了解他,那我有必要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卡尼曼教授与斯坦福大学的心理系教授阿姆斯·特沃斯基因发现“人在判断和决策上的系统性误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他们开创了一个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的领域——行为经济学,促使大批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人类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补救措施,比如:

  • 人们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 为什么人们会有成见和确认性偏差——人们总是寻求、记住和过分强调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而不接受反对自己,但实则正确的信息。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这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卡尼曼教授,他主要研究的领域在于人类的决策领域。这些年有一句话很流行,叫做“选择大于努力”,而选择的背后,显然是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品质

卡尼曼教授研究的领域就在于此——人们在决策时经常出现自己不自知的偏差和错误

其实心理学界非常关注人类的决策的心理动机,比如理性与非理性,主观意愿与客观影响,哪些才是影响角色品质的关键因素呢?2011年卡尼曼出版了《思考,快与慢》,总结了在这方面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概述,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全球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也奠定了他在人类决策和判断领域以及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者的地位。

而我今天要推荐的这本《噪声》,延续了卡尼曼教授一贯的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噪声这个词很抽象,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人类判断的陷阱”。卡尼曼教授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噪声与偏差一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和损害,比如破坏公平和正义,浪费时间和金钱,损害身体健康,造成生理价值与意义方面的缺陷等等。

在本文开头提出的关于司法领域的噪声问题,就是他们研究噪声这个话题的冰山一角。当然噪声存在于方方面面,大到公司、系统小到个人,噪声无处不在,也不断的带来各种各样的偏差和损害。

试想一个理想的画面: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极其高效和成功,因为这意味着他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哪怕是在自认为自己已经经过了充分的理性思考和比较之后,所作出的决策仍然有可能错误重重,这种错误的背后就是大量的噪声,而这些噪声是被我们忽略的信息

从这个角度说,了解噪声,知道它们为什么产生,以及如何避免,可以极大的帮助我们提高决策力,提高人生的效率

人生处处是选择,选哪只股票,打不打疫苗,选择哪一个人作为人生的伴侣,报考哪一所学校……每一个选择都在无形当中改变着我们的命运。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你会面对很多你并不想要或者令你判断不清的信息,建议,想法和观点等等,而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噪声,打破我们内心的宁静,它们无时不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充满着诱惑,甚至造成致命的危害。

我在《噪声》这本书出版的第一时间就拿到了它——非常厚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既兴趣盎然又困难重重。它涉及了很多统计学的概念,但幸好只要坚持阅读下来,仍然会感觉到收获满满。

简单说,造成我们错误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偏差,另一个就是噪声。所谓偏差,就是思维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比如人们如果过度乐观,他们的判断就会产生乐观偏差,如果过度关注短期而忽视长期目标,就会出现即刻偏差等等。而噪声指的是判断中不必要存在的变异,偏差是平均的共有的误差,而噪声则是这些误差的变异。卡尼曼教授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商业医学和司法领域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又跌破眼镜。

比如同一个鉴定人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枚指纹给出了不同的鉴定结果——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质疑这名鉴定人员的专业性,但其实影响他判断的本质,却是噪声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鉴定人员只有指纹可以查看,而没有关于该案例的其他信息,那么他每一次判断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他不仅有指纹信息,还有其他信息,那么每一次鉴定结果就可能有所不同。这个案例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在制定决策时,维护至关重要的信息,排除非关键信息极为重要

简单说,这是一本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作为心理学领域的读者,我更关注产生噪音背后的心理因素,也因此在书的空白之处写下了很多自己的感慨,比如“人们是如此的固执,如此相信自己的直觉,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理性的判断其实是在内心当中早已经有了答案,剩余的工作只不过是在无意识地证明自己的“正确”。我们的眼睛常常带着傲慢与偏见,但是我们却误以为它如此公平公正”。

这本书其实一共有三位作者,他们用了28章的篇幅来阐述了几十年内关于噪声的研究成果。系统解释了噪声这个概念,告诉我们系统产生噪声的原因影响或放大噪声的因素,给出了很多概念和工具,帮助决策者识别和减少系统噪声

比如:组织可以通过任命一名“角色观察者”来解决噪声和偏差的问题。再比如,为了减少决策中的噪声,最好先要求多人做出独立判断,然后再把它们聚集在一起解决分歧等等。

这本书的中文版序叫做《哪里有判断 ,哪里就有噪声》,如果在此前从未接触过偏差或噪声这个领域,那么毫无疑问卡尼曼的研究,将为你打开世界新的大门。

如果一个带着觉知和自省的人阅读这本书,他的阅读体验可能是会是这样:在阅读过程当中不断的大汗淋漓,又恍然大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自己所不自知的“”里面,正所谓“一个人挣不到他认知以外的钱”,其实就是说,我们固有的思维和认知为我们铸造了一个看不见的思维牢笼,而破局的意义,就在于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识别这个局,并且从局中走出来

用一本书获取一个领域顶尖人才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这恐怕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了。通过理解和实践卡尼曼的思想与建议,我们可以减少困扰自己的系统噪声,知道如何将决策信息简约化。

做一个明智的人,从做一个真正理智的决定(判断)开始,而这也许就是丹尼尔·卡尼曼的书(研究成果),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