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之形·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琴诗书画情 2021-09-17

天地自然是生命的根,社会是人生活的家,人要适应自然,才能生生不息;我要适应社会,才能健康长寿。

自然是自在的,绝不会主动适应人,社会是文化营造的,和与不和,有利于健康长寿还是危害健康长寿,则在文化精神,在我的文化依从性,在我的客观性认同。

文化依从性、客观性认同,后面再讨论。在这里多说两句,文化是人认识客观形成的理性结晶。实验室的认识是文化,显微镜逻辑是文化,天地自然的认识是文化,动态联系的认识是文化,当然生命体验的认识和生命感悟的认识也都是文化。

依从什么样的文化,认同什么样的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和理性作为。

中国文化的立足点是客观自然,中医理论的出发点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物理法则的立足点是物质实在,西医理论的出发点是希波格拉底的四体液学说。

在医学文化,中医尊重自然客观之命,西医重视肉体结构之形。由于立足点的不同,出发点的差异,中医和西医的文化之道完全不同,有不同的生命观、养生观、医疗观。

依从西医,形成形态医学的养生观、疾病观、医疗观,理性作为则以实验实证为根据。依从中医的人,形成自然生命的养生观、疾病观、医疗观,理性作为则以我命之应为根据。

西医是形态医学,不等于西医不讲生命,但西医的生命观,是建立在实验物质形态基础上的。中医学是生命医学,不等于中医不讲形态,但中医的形态观,是以阴阳神气的生命为本质的形态。

中医知形,但不唯形,而是从于自然,以命为本,以神气为本,形是生命之形,是多维联系因应协调的形。

早2千年前,中医对形就有认识。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五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

这比四体液学说先进多了。在天人合一的文化道路上,中医没有以形为命,而是把形看作是命之器,是“生化之宇”,是气化活动的场所,并不是生命本身。

命有形,有肉体器官,有筋骨血脉。无形,无肉体器官,便无生命。命与形,为一体,有升降出入气化活动的保证,有生命之神的因应调节,有生命之气的因应变化。没有阴阳神气的因应调节,不过是没有生气的物质躯壳。

升降息、出入废,神灭气孤,不生不化,是死形,肉体之形必然散亡。

升降出入反应生命存在,呼吸有升降出入,饮食二便有升降出入,不呼吸、无饮食二便,就不是活生生的人。

生命本质是什么?西医是基因,是碳元素,中医是阴阳神气,是升降出入。

升降出入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生命有气化活动,自然天地有气化活动。生命的气化活动,有内外出入,如空气呼吸,饮食二便,有上下升降,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任何生物,皆有神,有气,有形,神、气、形浑然一体,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升降出入停止,生命消失,生物就没有生,只剩物了。

神、气内涵于物形之中,故有升降出入,有动态变化,有命;无神、无气,则无升降出入,无动态变化,无命。

立足自然,大千世界无处没有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宇宙万物无不有神,无不有气,无不有形,无不动态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人为自然,生命之神因应天地之神,升降出入与天地同纪,与日月同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比较而言,地球的气化活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动态平衡,为生命创造了生存条件。月亮、火星、太阳等星球,没有地球这样的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所以没有生命。不过,人成为人,是有了不同于地球上其它事物的生命“神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殊性的气化活动的结果。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何者为神?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俱,乃成为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