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神舟十二号飞船搜救任务,克服了四个困难

 wwhhyy7277 2021-09-17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首席记者 刘楒睿 甘肃酒泉报道

9月17日下午1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是东风着陆场由备份着陆场变为主场后,首次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卞韩城研究员告诉记者,此次搜救任务克服了四个比较大的困难。

任务直接准备时间短

空间站工程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飞船一直停靠在空间站上,决策返回前的几天才最终计算飞船返回轨道和返回瞄准点,着陆场系统任务直接准备的时间非常短。

需要应对的返回模式多

一般情况下,飞船主要采取升力控制式返回模式,根据飞船状态也可能临机决策启用自旋弹道式返回方式,返回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较大范围偏差。此外,还存在提前返回、推迟返回等多种返回模式。卞韩城介绍,针对各种可能的返回模式,着陆场系统都要做好准备。

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多

卞韩城介绍,飞船有可能着陆于着陆区以外的异常地域,如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过程中有可能遭遇刮风、下雨、沙尘等异常天气现象。返回舱着陆后,有可能出现主伞拖拽返回舱高速滑行、返回舱舱门打不开等工程异常。针对这些异常情况,着陆场系统作了较为周密的准备,比如在直升机上加装大功率探照灯、研制可在沙漠和盐碱地快速铺设的临时停机坪、研制履带式全地形车等。同时,组建水域救援队,保证具备水面、水下搜索和救援能力等。

着陆现场救援要求高

三个月长时间在轨飞行后,航天员返回地面要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卞韩城表示,特别是在返回着陆最初的几个小时,要帮助航天员进行地面重力再适应,防止出现立位耐力下降无法站立和晕厥等症状。

卞韩城表示,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搜救任务,着陆场系统组建1支直升机搜救分队、1支搭载伞降队员的固定翼飞机搜救分队和1支地面搜救分队,着陆区以外周边3旗3县1市地方政府也准备了近20支搜救预备队。组建了专业的航天员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团队,建设了以直升机、车辆为载体的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平台,设计了舱内、舱旁、载体内医监医保流程,演练了舱内防航天员跌落方案,准备了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等。

为应对异常情况,参加搜救的直升机上加装了大功率探照灯,具备夜间搜索的能力。地面搜救队装备了履带式全地形车、配备轮式全地形车,具备了全地域搜救能力。着陆场系统还组建水域救援队,具备水面、水下搜索和救援能力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