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床笫之私”这四个字为什么引人遐想?原来是大家错解古人意

 思明居士 2021-09-18

众所周知,我们读古书,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词语或者概念,有时甚至会由于误解而想入非非。

如“床笫之私”这个词语就是如此。

在许多人看来,“床笫之私”就是“床第之私”,甚至会引申为床第之欢等。

文章图片1

而这当然是一种误解。

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词语中,“笫”不是“第”,这两个字的含义完全不相同——一字之差,就会导致整个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反,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由此可见,我们读古文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差别,否则,就很容易错解古人意,闹出笑话了。

以“笫”这个字来说明,“笫”指的是垫在床上的竹席,而“床笫'也就是床铺。

所谓“私”在这里,指的是夫妻之间的言语与行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如在《左传·襄公二十七所》就曾如此写道,即:

文章图片2

“床笫之言不逾阈”

又如在《孔丛子·答问》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即:

“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那么,“床笫之私”这四个字为什么容易引人遐想呢?

其实这个词之所以容易引人遐想,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即:

一、大家错解古人意

如上所说,有些词容易引人遐想,直接的原因就是错解古人意。

而错解古人意,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读不懂,二是不注意,三是不想去读懂,有些故意的成分在内。

文章图片3

因此,从古到今,确实有许多词语或概念,让人错解多年。

以上所说的“床笫之私”就是其中之一,即:一个“笫”字,稍不留意就会让整个词语完全变味。

而这也正是这个词语引人遐想的原因之一。

二、以现代人的观念去揣度古人的生活与意图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读经典,经常会被一种错误的观念左右,那就是习惯用“现代人的观念去揣度古人的生活以及意图”,于是错漏百出,引人笑话。

如“床笫之私”中的“床”与“私”这两个字,就是如此——“床”在这里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床这个意思,而是指夫妻的房间;而“私”,也并不是指私人、私密之意,而是强调夫妻在房间当中的讲话以及行为。

文章图片4

由此可见,以现代人的观念或认知去揣度古人的生活与意图,确实会产生某种误解,甚至会另外延伸出额外的遐想。

三、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着寻求认同的基因

对于个人来说,大家读古人的经典,大都是为了找到其中隐含的智慧。

但事实上,真正的智慧并不在经典之中,而是自身具足。

言外之意,我们经典古人的文字,不过是为了寻求一个端口,并通过这个端口打开自己内心深处深藏的东西。

所以,当自身无法找到这个端口之前,人很容易会受到外在一切以及认知的左右——错解古人意,引人遐想了。

文章图片5

当然,以上这三个内容,正是“床笫之私”这四个字容易引很多人遐想的真正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