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为啥中秋不能回姥姥家”?甩掉陋习,中秋回咱娘家过

 枕边的小故事 2021-09-18

办公室里同事们都在讨论中秋假期带上孩子去哪玩儿更好

大明说:“去博物馆吧,里面应该能找到一些古时候中秋的信息,让孩子玩的时候能学到知识”;

王娇说:“带娃去图书馆”;

微微则说:“不出去,在家学习为主”,

大家纷纷说微微太“残忍”,剥夺了孩子出去玩的机会。

众人看着一直没说话的我问道:“你们家呢?中秋什么安排?”“我家哥哥前几天嚷嚷着要回姥爷家,中秋节我们商量着回老家一趟。”王娇听后问道:“十五可以回娘家吗?”于是大家的话题从中秋带孩子去哪儿,变成了中秋能不能回娘家……

“中秋节为啥不能回姥姥家?”

哥哥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姥爷说中秋要回去的消息,结果遭到了他姥爷的否定。给出的理由是:“中秋节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你们这些小辈自然也该在家过”。哥哥听后失望地看着我问道:“妈妈,中秋节为啥不能回姥姥家”?

看着孩子满脸的失望,想想老爸的老思想,我告诉儿子:“别担心,今年的中秋我们肯定是要回姥姥家过的。姥爷并不是不让我们回去,只是老家的一些风俗习惯罢了”。

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但很多地方的风俗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中秋节是不能回娘家的。即便如今新社会新风尚,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传统的观念还是无法突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总藏着一些陈规陋习

印象中小时候回姥姥家都是在八月十六,想念的人是见到了,但多少缺了一点节日的气氛。

不让嫁出去的女儿在中秋节当天回娘家的原因,除了陈规陋习,另一个是不利于夫家圆满吉利。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思想是女儿嫁出去就是别家的人了,如果中秋回娘家就意味着夫家不能圆满了。

因此对于很多出嫁女性来说,所谓的团圆只能是与丈夫家人团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越来越多嫁出去的女儿在中秋节当天带着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过一个“团圆节”。

回娘家过中秋的意义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实很多地方的女性不会在中秋节当天回家,离娘家近的可以选择在八月十六回去,但远嫁的女儿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本来假期就只有三天,如果当天不能回,缩减一下可能回家与爸妈团聚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一天。

好在规矩是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也许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在中秋节回娘家过,从我自身来讲,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让爸妈在团圆日享受到“天伦之乐”。

对于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女儿出嫁后家庭里只剩下父母两个人,平日还好,一旦到了合家团聚的日子,即便有女儿的视频电话依旧无法弥补老人心中的缺憾。

如果能够带着孩子回家,即便老人心里有传统的观念,但看到女儿一家回来团聚,内心一定充满快乐。

小建议:大部分的父母接触的新鲜事物越多,对于旧式观念逐渐不会那么固执的遵守。不过不排除一些地方特色,因此回家之前与双方老人进行沟通,过节是一个团圆的喜事,别让老人因为这些事情不开心,这样就失去了过节的意义。


其次,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妈妈儿时的快乐。

小时候每年的中秋节,一早都会跟着爸爸去地里割一捆毛豆,回家后妈妈会把摘好的毛豆煮熟,等到了晚上会在月亮下面支起小桌子,放上各种供奉的果盘以及一盘毛豆,妈妈说毛豆是给兔儿爷吃的。

所以我童年的每一个中秋节都会吃兔儿爷“吃剩”的毛豆,好像我们一起分享了一样美味。

哥哥和妹妹总是喜欢听我讲一些小时候的故事,因此,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参与到我儿时这一天的生活中,一定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小建议:如今的孩子中秋节会面临同一套流程:了解中秋来历,吃月饼,跟着爸妈出去玩等等,父母带孩子体验中秋的乐趣,邀请孩子参与你的过往生活,会让他们心里受到很大触动。


最后,帮助孩子突破陈规陋习。

新时代新风尚,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大部分的孩子已经摒弃了过去的陈规陋习,而关于“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团聚”这条陋习,是需要妈妈们帮助孩子去突破的。

也许他们并不懂这条陋习对于嫁出去女儿们意味着什么,但能够从妈妈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喜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小建议:想要帮助孩子突破陈规陋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父母先要突破自己的陈旧观念。

中秋节对于国人的意义有多大,想必大家都有认知。带孩子出去玩的假期有很多,中秋节的假期不妨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与老爸老妈吃顿团圆饭,唠唠家常,带着孩子重温一遍童年的趣事儿,这算的上是“一箭三雕”的乐趣了。


凌晨妈妈来叨叨:

经过我的游说,老妈的助攻,中秋回娘家这事儿已经跟老爸敲定。娘家本该是女儿们的家,但结婚生子后,对于很多妈妈们来说自己的家好像成了临时歇脚的地方。别留遗憾,这个中秋咱回娘家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