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林之美 | 踏月寻诗临碧沼

 万时草堂 2021-09-19

苏州有些园林、有些景点特别适合于某一季节欣赏,如咱们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秋天才能真正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桂花飘香时节才能真正感受闻木樨香轩的意境。以往我们也提过,春夏秋冬,四季花木所展现的美各不相同,这就是“季相”之美。

图片

于此对应的还有“时景”之美,即昼夜晨昏、阴晴雨雪与景物复杂交叉、相互生成之美。

说起昼夜时景,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日光月华。相较于朝阳红日,古代文人们似乎是更钟爱明月素辉。比如说,网师园有“月到风来亭”,耦园有“望月亭”,退思园有“坐春望月楼”,等等,从这些题构上就可见古人们对月的喜爱程度。

什么?你让我再举些例子?好呀,🌰给你,糖炒哒~~~ 哈哈哈就开个玩笑乐呵一下,回到正题~ 

今日咱不以留园为例,咱来说说艺圃。与前文所提几个园林不同,艺圃的时景不仅以月为题构,讲究的更是日、月并重。

艺圃里有一书堂,名“旸谷”。旸谷,就是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处。《书 · 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正像武人应闻鸡起舞一样,文人应迎日攻读。

图片

图片

水榭对面假山上,有“朝爽亭”,朝阳初升,爽气清佳,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蓬勃地开始了...亭内有两联:

山黛层峦登朝爽;水流泄月品荷香。

漫步沐朝阳,满园春光堪入画;登临迎爽气,一池秋水总宜诗。

联语足以表现清晨、夜晚、春光、秋色之美,足以表达不同季相、时景中园林生活的舒心惬意,这之中突出的是朝爽之美。

图片

朝爽亭所在假山对面,即是凌驾于方广弥漫水池之上的阔大水榭——延光阁。延光阁的题名,像是在提醒人们品赏往往不被注意的现象美:阳光照射在阁南广阔的粼粼水面上,经反射而穿窗入阁,变灭不定地嬉戏在室内顶部的梁橼、望砖之间,成为室内十分活跃而又讨人喜爱的角色,它正是主人从遥远地从旸谷延请来的嘉宾...

图片

艺圃不仅别出心裁地迎朝爽,延日辉,享受阳光之美,而且还善于品赏月色之美。

以前这里曾有“斜月廊”、“游月楼”,现在则有“响月廊”。这一题名,比《金瓶梅》内相花园中的“听月楼”更妙,也胜于七襄公所时的“听幽室”之名。

“响”,在古汉语中通“享”,“响月”就是享受温柔纯洁的月光之意。当月明星稀之际,风摇琅玕,倚栏赏月,其意境自是不同凡响。以上是现在对响月廊的解释,倘若我们换一种理解呢?

图片

此处的月,不用“赏”,不用“游”,而是用了“响”一词,诉诸听觉,这种作为通感的审美感觉、艺术联想,是建立在月亮的光波和音响的声波都是一种“波”,月光的明亮和声音的响亮都是一种“亮”的基础之上的。

当夜色降临,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廊中的空窗墙壁上,清风拂动翠竹,竹叶沙沙,月影婆娑,仿佛这月亮也是有声响的。

这种视觉通向听觉,是一种朦胧的波动意象,是一种心移神随的诗意感觉,它能使诗人在月夜甚至白昼所观赏的景色,都似乎蒙上了一层薄雾般的羽纱,弥漫着一种朦胧的美...

如何证明此论?让我们来看看艺圃里廊、亭、轩里联上所咏内容:

响月廊——“踏月寻诗临碧沼”,诗意仿佛朦胧在曲径里,沼泽上…

博雅堂——“满池春光,盈亭皓月…”,诗韵仿佛响起在深院内,小亭中…

乳鱼亭——“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诗境仿佛弥漫为“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

朝爽亭——“水流泻月品荷香”,诗情仿佛流泻为《荷塘月色》之篇,它令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妙喻:“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思嗜轩——“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此句最为精彩。

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池畔的“雪”。但它究竟是严冬的瑞雪,还是寒梅的香雪?不知道。它是那样地虚无缥缈,而且又是惊讶地陡然发现的。再说吹进诗人鼻管的,是风前之“香”。但它究竟是浮动的暗香,还是池水的幽香?不知道。它是那样淡淡地,似有若无,又不知从何方微微吹来。这一切的朦胧,究竟是薄薄的霜,还是淡淡的烟?是濛濛的雾,还是昏昏的夜?抑或是难以捕捉的银色之梦…真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了。

图片

艺圃池畔,还有渡香桥,同样也是那么朦胧…艺圃的情调与影调,是朦胧的,是诗意的。全园的诗眼,正在这“响月廊”的一个“响”字上。

艺圃日月、光辉并重,孕育出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本文参考金学智《苏州园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