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年中级会计职称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2021-09-21 | 阅:  转:  |  分享 
  
第八章成本管理



第一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产销平衡;·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个方程式是明确表达量本利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关系式,它含有五个相互联系的变量,给定其中4个变量,便可求出另外一个变量的值。

(二)边际贡献

绝对数 边际贡献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 相对数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另一半” 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关系式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注意】边际贡献首先用于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只有当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否则企业将亏损。

三、保本分析

含义 又称盈亏临界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量本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保本点 (1)又称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或金额;(2)单一产品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实物量来表现,称为保本销售量;另一种以货币单位表示,称为保本销售额。 保本点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提示】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一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二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三是提高销售单价。 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正常经营销售量(或实际销售量、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正常经营销售额(或实际销售额、预计销售额) 四、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 含义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实际(或预计)销售额超过保本销售额的差额,表示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 表现形式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提示】安全边际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若本期销售该产品5000件。要求:(1)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以及保本作业率;(2)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 『正确答案』(1)边际贡献率=(100-50)/100=50%保本销售量=130000/(100-50)=2600(件)保本销售额=130000/50%=260000(元)保本作业率=2600/5000=52%(2)安全边际量=5000-2600=2400(件)安全边际额=2400×100=240000(元)安全边际率=2400/5000=48% 五、目标利润分析(一)目标利润分析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要求: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 『正确答案』目标利润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目标利润销售额=3600×50=180000(元)

(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知识梳理】



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 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理想标准成本 这是一种理论标准,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等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 正常标准成本 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又称标准成本管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 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 材料的标准单价 直接人工 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小时标准工资率 制造费用(变动)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用量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超支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节约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实际产量100件,直接材料标准用量10千克/件,标准价格8元/千克;实际用量11千克/件,实际价格10元/千克。则:Q标准=10×100=1000千克Q实际=11×100=1100千克P标准=8元/千克P实际=10元/千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Q实际-Q标准)×P标准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Q实际×(P实际-P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Q实际-Q标准)×P标准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Q实际×(P实际-P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Q实际-Q标准)×P标准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Q实际×(P实际-P标准)

【例题·计算分析题】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5元/千克,标准用量为3千克/件。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8000件,领用甲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千克。要求: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以及材料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 『正确答案』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2000×40-8000×3×45=200000(元)(超支)其中:材料用量差异=(32000-8000×3)×45=360000(元)(超支)材料价格差异=(40-45)×32000=-160000(元)(节约)

【例题·计算分析题】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10.8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工资标准为16.2元/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要求: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以及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 『正确答案』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000-8000×16.2=-19600(元)(节约)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0000-8000×1.5)×10.8=-21600(元)(节约)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0000÷10000-10.8)×10000=2000(元)(超支)

【例题·计算分析题】A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6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要求: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以及效率差异、耗费差异。 ?? 『正确答案』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节约)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000-8000×1.5)×3.6=-7200(节约)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000÷10000-3.6)×10000=4000(元)(超支)

(二)变动成本项目差异的责任归属

用量差异 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 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采购部门 直接人工 劳动人事部门 变动制造费用 生产部门 【注意】以上的责任归属仅指一般情况,实际中会存在例外情况。如采购材料质量差导致材料数量差异是采购部门责任。

【知识梳理】



献花(0)
+1
(本文系启智职教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