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口秀大会》:催婚,是父母大型磕CP现场

 日子smh 2021-09-21
图片

第四季《脱口秀大会》上,有一期关于恋爱与婚姻的主题赛,很多选手谈起了父母催婚的桥段。

演员梁海源说,催婚就像父母大型磕CP成功的现场。

他们邀请到了亲朋好友一起见证,“你看你看,磕到了磕到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的确,到了某个年纪还没有结婚,父母催婚的比儿女结婚的欲望还要强烈。

图片

他们有很多理由催你结婚,比如跟你同龄的人儿子都上小学了,比如不结婚你老了怎么办,或者煽情一点,“倒也不是非让你结婚,就是担心我们走了以后,你在世界上就没有亲人了”。

曾经网上有一个很火的段子,有一个人问妈妈,我可以不结婚吗?

妈妈回答:如果外面烟花升起,街坊四邻饭香四溢,大街上一家人手牵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行。

在父母眼里,结婚就是避难所,就是人生幸福的大结局。即使——他们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

其实,父母稍微转念一想就知道:如果婚姻不幸福,恐怕也是会为了万家灯火、邻居饭香而哭泣。

只不过,他们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他们只能用催婚这件事作为自己的防御机制,逃避真实的世界。

图片

催婚,是父母无处安放的焦虑

梁海源在段子中讲到,有些人催婚的理由非常有意思,他们会告诉你,你不结婚以后死在家里都没有人发现。

“我都已经死了,为什么我的第一需求是被人发现。我是宝藏吗?还是我死后家里会有一颗舍利子?”

图片

看起来这是一个段子,细细思索就能发现这背后藏着父母深深的焦虑。

他们害怕死亡,害怕死后的凄惨。死在家里没有人发现,意味着晚年凄惨,无人照料。死了好几天之后,才有人知道你离开了人世间。

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对死亡和衰老的焦虑,便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人到中年之后,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人的身体开始走向衰亡,但是心理依然是活跃的。他们的身体无法给自己带来新鲜与刺激,可是他们滚烫的心却不愿承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结婚,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生,能帮助他们对抗焦虑。

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那么既然如此,看到子女有了新的生活,那么自己的生命也将被再次点燃。

相反,如果看到子女不结婚,那就意味着自己将“无后为大”。

子女的生活与自己无关,自己身后无人,基因得不到延续,这些都会加深他们的死亡焦虑,不仅觉得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甚至世界上都没有自己留下过的痕迹。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养儿防老依然是养老的主流方式。他们经常会说“你要有个家,有个孩子,我们就放心了,死了都能闭上眼了”。

这背后的潜意识里面暗含的内容其实是,生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生孩子是养老的最好方式。你的孩子给你养老,而你要给我养老。

父母催婚,是潜意识里对死亡以及衰老的焦虑和恐惧。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焦虑,只能转嫁给子女。

图片

催婚,是父母无法面对的情感隔离

去年有一个新闻,说的是贵阳一名26岁年轻女子,突然跳河。

跳河的原因竟然是,身边的人都在催婚,她又不想结婚所以心情烦躁。

幸运地是河水不深,这名女子也及时被救上来了。

图片

她说:感觉全世界都与自己作对。

这背后真实的含义是,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没有被看见,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催婚就是如此,本质上是一种情感隔离。

我们想象一些催婚的场景,刚刚回到家,父母就“别人家的孩子都早早完成任务了,为什么你就不行呢”。逢年过节和亲戚见面,亲戚上来就问“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是不是似曾相识?

小时候,一放学回家,父母就会问我们“作业写完了吗,隔壁小明每天自觉写作业,就你不务正业”。过年的时候,亲戚见面必说的一句话是“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啊!”

催婚就像催孩子写作业一样,是父母建立起与孩子的情感屏障。

父母无法与孩子分享爱恨情仇,无法与孩子沟通情感,那就只能用写作业、催婚这样的事情,把自己与孩子的情感隔离开来。

在意识层面,父母期待与孩子建立联结,但是在潜意识层面,他们又无法深度认识孩子,无法像个老朋友一样,理解自己的孩子。

既然无法理解孩子,又想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能够理解自己。

我们发现,不管是婚姻幸不幸福的父母,都喜欢催婚。

那正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走一遍自己的人生路,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曾经的艰难。

就像曾奇峰老师说的:父母潜意识倾向于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孩子结一次婚,开始理解自己,那么父母和孩子就成了世界上最互相理解的人。

催婚,是父母渴望与孩子建立联结,又无法真正情感流动的矛盾体。

图片

不结婚,是选择而不是叛逆

会不会真的有人因为父母催婚而结婚?

不仅有,而且有很多。

父母在催婚的时候,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追求社会认同。也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符合统一标准,而不是做一个另类。

孩子会察觉到父母的期待,他们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让父母遭受白眼。

同时,他们也会在潜意识里认同父母的婚姻模式——搭伙过日子就行了,反正是谁都差不多。

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父母催促太紧便选了一个人而结婚。不懂得自己,不懂得对方,就是婚姻悲剧的开始。

其实,我们不管结不结婚,都应该是自己的人生选择,而不是对父母的顺从。

面对父母的催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呢?

第一,理解,真的要理解。

把父母当成一位普通的中老年人对待,他们无法融入我们的生活,又要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

如果我们有其他的办法,能够让父母缓解焦虑,也许他们就不那么爱催婚了。

可以告诉他们,我们不是不结婚,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我们是向往婚姻的,只不过向往的是幸福有爱的婚姻。

可以让父母多多接触年轻人舒适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知道人生不只是结婚生子一条路,只要过得好那就有无限可能。

第二,独立,真正的独立。

所谓的独立,范围很广,一方面我们要经济独立,不再依靠父母接济,他们就减少了对我们的控制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人格独立,要意识到哪些事是父母的事,哪些事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父母催婚,是他们的事情。我们要保持清醒,那是我们的事情。

父母对我们说“你不结婚我丢死人了”,面对别人的异样眼光是他们自己要处理的情绪,而不是我们的责任。

各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被彼此绑架。

第三,真的能够为自己负责。

父母催婚的时候,往往是带着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他们不信任我们可以对自己负责,不信任我们拥有良好的择偶能力。

我们应该让父母看到,我们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

也让父母知道,我们是拥有好的爱情观,好的婚姻观的。

我们不会玩弄感情,也不会轻视感情。我们不是不结婚,而是没有走入更幸福人生阶段的契机。

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说的是如果父母不催婚会怎么样。年轻人会不会为了叛逆,就像偷偷早恋一样,都去结婚。

其实,不管父母催不催,我们都要保持自己的初心,知道自己最终想要找一个拥有什么品质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希望真的有一代父母,开始不再催婚。

那就说明——那一代人拥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再从孩子身上找安慰,不再惧怕所谓的“无后为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