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底层逻辑”的不同。 底层逻辑,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特点,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结构,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究竟什么才是“底层逻辑”呢? 1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有一个好办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 底层逻辑就是事物运作的“基本规律”,就是孔子说的那个“礼”,也老子说的那个“道”,也是佛祖说的那个“智慧”。儒/释/道三家讲的全是底层逻辑,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如果你依然还参不透其它领域,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领域悟得还不够透。 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大千世界的知识琳琅满目,但是这些领域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事物越深挖,越往底层走越接近,而且越简单,因为底层逻辑就是“规律”,规律是不分行业的,它是一通百通的。 请记住,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本行业的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而规律和本质是不分领域的。 一旦掌握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就可以由一滴水而看到整个大海,由一棵树而看到整个森林,由一粒沙子而看到整个沙漠,一旦你拥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一眼看穿各种事物的本质,可以在各个领域间自由穿梭。 巴菲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依然还参不透世界,那是因为你对自己的领域悟得还不够透。只要你能挖掘到本领域的“底层规律”,你就可以窥见世界的真相。 2 举个例子: 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比如高考的学生都喜欢能读到金融,经济,管理,营销这种专业;而创业的企业家则喜欢读战略,股权,商业模式等专业。 而实际上,这些越是看起来最有用/最容易赚大钱的学科,往往也都是最没有用的。因为这些学科都是只不过是“底层逻辑”的表现,里面的内容和概念看起来高大上,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其实都是基本规律的演绎,新鲜概念层出不穷,一年一个变化,掌握的概念再多都不如掌握本质和规律。 而那些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才是能让人真正提升的专业,因为它们讲的是人性和社会的“底层逻辑”,只有把底层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我们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能只读那些实用的工具书,而是要深入研究数学,物理,生物,历史等基础学科,把里面的基本知识弄扎实了,社会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自然就看透了,就抓住本质和精髓了。这就是任正非强调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 没有一个基础学科是多余的:数学锻炼你的逻辑,让你把事情想清楚,语文陶冶你的情操,让你把事情表达清楚。物理让你深刻,化学让你学会看微观,历史让你看懂规律,地理让你看透自然万象等等。 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 3 一个人掌握“底层逻辑”的表现,就是“思维模型”变的开放和健康。 有句话说: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的都是无效的。 同样的逻辑:没有健康的思维模型,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无效的。 最健康的思维模型,就是四个字:“辩证思考”。 什么是辨证思考呢?来看下面这个图: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真正的高手,其思维模型都像这幅太极图一样,这其中的一阴一阳指的是:他们非常善于抓住事物的两大矛盾,同时又能找到这两大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举几个例子: 什么叫爱? 就是用对方需要的方式表达你的好,而不是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强加于人。
就是用对方的语言讲述你的道理,而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道理。
就是用对方的逻辑证明你的观点。而不是用自己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 什么叫销售? 就是让客户觉得他占了你的便宜。而不是把自认为便宜的东西卖给客户。 什么叫好感? 就是让别人觉得他在你眼中有多么优秀,而不是自己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什么叫理解? 就是用对方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调自我感受。 真正的高手,在任何时候都善于洞察对方,比如对方的需要,对方的语言,对方的逻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优秀,对方的立场等等。 把“自己的价值”和“对方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道理”和“对方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逻辑”结合在一起;等等……这就是阴与阳的结合,就符合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定义了,非常符合辨证法。 而如果我们生硬的两个阳或者两个阴在一起,就不符合辩证思考了。比如你跟人沟通的时候,只站在你的立场说自己的道理,这叫自顾自说;在社交的时候,拼命证明自己多么优秀,只能引起别人的戒备……这就没有了阴和阳的对立和统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就不符合“辩证思考”了。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于阴与阳的不断转化中,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学会了辨证思考:比如“否极泰来,苦尽甘来”;比如“居安思危,居危思安”;比如“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比如“塞翁失马,焉知福祸”,等等。 4 底层逻辑强大的表现,就是不再被知识束缚,而是可以超越知识。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李小龙在练习截拳道时这样感悟:“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失去的东西。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都应该被遗忘。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不要试图依靠外在的东西和技巧。只有消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依赖性,你才可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虚空,流动。” 帮助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他的思维枷锁,突破他的认知监狱,给他启示,帮他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对方答案,相当于剥夺了对方思考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找别人要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答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 凡是直接告诉你方法、技能、答案的老师、书籍、课堂,都是滥竽充数的。平庸的课堂,是老师不断的给学生答案,让学生不用再思考。优秀的课堂,是老师不断的问学生问题,让学生给老师答案,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人总是懒得动脑去思考,总是企图从别人或外界那里找到方法,就像去求一把万能钥匙,让自己不用思考/成长,躺着不动就能把所有问题给解决了,这就是典型的找捷径,偷懒。 方法是认知提升到一定阶段自己悟出来的,是靠执行和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无论多么高明的老师或者成功人士,他们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真正的方法必须靠你自己去悟。 反观如今市场上流行的课程和书籍,都是概念类,技巧类,实用类,工具类,更差的就是鸡汤类,成功类,励志类,这些书看似非常实用,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只能图个心理安慰,读的时候很爽,读完就会更加混乱。 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但是最后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都忘掉。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所有被写出来的方法,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是永远都会成立,可以随时破灭的,我们应该洞察它的本质,而不是执迷于方法本身,即不要执着于各种表象。而是要掌握住本质和规律,也就是那个“道”。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没有人能把成功的方法真正地表达出来,即便他很想表达,但是只要他表达出来了,那些方法就不成立了。 而这些方法和技巧,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追求的…… 唯有抓住底层规律,一切表象在你面前就像梦幻泡影。万事万物在你面前,如同洞若观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