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位全球顶级舞台美术大师,你必须了解!

 WQ_AI_LYS_999 2021-09-22
图片
孟京辉版《茶馆》舞台剧照,2018年

图片

舞台美术设计早已不是依据剧本场景的1:1还原,奇思妙想的艺术家们成功让“舞台自己说话”,在交错的时空中上下求索。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盘点十位舞台美术大师的“神仙”舞台。

图片

01

舞美泰斗

Ralph Koltai

图片

拉尔夫·科尔泰生活照,2010年

“舞台美术界的泰斗”拉尔夫·科尔泰20世纪欧洲乃至世界舞台美术走向影响深远。在二战硝烟中死里逃生的经历,以及童年时期岌岌可危的处境,使得挥之不去的民族伤痛成为其作品的独特烙印。

“对地点的规定我从无兴趣,我关注的是剧情表达了什么。”在创作时,科尔泰总是能精准地为每部作品找到契合的隐喻意象,并以此来反映剧作的内在精神。同时,他也坚持“视觉优先”的原则,布景与装置的美观是一切的基础。

图片

拉尔夫·科尔泰暴风雨》,舞台设计,1978

1978年的《暴风雨》舞台被科尔泰称为“设计生涯中最喜欢的作品”。后方的巨型球体装置就像一只眼睛死死盯着舞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善与恶、是或非,角色的一举一动、一停一顿都在被监视。

图片

拉尔夫·科尔泰士兵的故事》,舞台设计,1983

1983年,科尔泰在设计《士兵的故事》舞台时将三件巨型雕塑——女性的胸部、嘴唇和下肢填满了戏剧空间,浓烈的立体主义风格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呈现形式是对剧作中凌辱妇女恶行的无情鞭挞。


02
华裔大师
李名觉

图片

李名觉与母亲唐瑛生活照

年轻时,唐瑛曾是艳绝一方的沪上名媛,曾用英语演出整部《王宝钏》,开创外文唱国粹之先河。或许正是受母亲的影响,长大后的李名觉转入西方学习艺术与戏剧。

李名觉的作品中常常摒弃装饰性的设计,采用更具空间感的造型元素。同时,中国传统山水画也为他“诗意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打下基础。在其影响下,美国舞台设计从最初的二维平面发展为雕塑般的立体形式。


图片

李名觉《卡米娜·布拉纳》,舞台设计

图片

李名觉《淡漠的诗人》,舞台设计

他的代表作《厄勒克特拉》被视为美国舞台设计的里程碑,这个多层次的伸出式舞台宣告戏剧艺术已走出幻觉性世界。三扇巨型石门落地时会构成一个现实主义的庭院,而通过机械装置漂浮、悬挂在半空时又会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标志符号。
图片

李名觉《厄勒克特拉》,舞台设计,1964年

2003年,李名觉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十年后,他又获得托尼奖的终生成就奖,为世界舞台艺术领域留下华人身影,是当之无愧的舞美界“一代宗师”。

 03
“爆裂舞台”
George Tsypin

图片

乔治·西平生活照

“舞美三巨头”之一的乔治·西平,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活跃于舞台设计领域的最前端。在其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明显的意象主义和结构主义特征,倾斜颠倒的演出空间与扭曲怪异的几何形体总能传递出爆发性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

乔治·西平《图兰朵》,舞台设计,2002年

图片

乔治·西平《蜘蛛侠》,舞台设计,2011年

在有限的场域内呈现出体量庞大的史诗级剧作绝非易事,但乔治·西平做到了。在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舞台空间,圆环状的巨型舞台和悬于半空的放射形碎片,将恢弘磅礴的文学情境完全消化在艺术之中。

图片

乔治·西平《尼伯龙根的指环》,舞台设计,1997年



04

灯光与舞台空间魔术师

Josef Svoboda

图片约瑟夫·斯沃博达生活照
捷克艺术家约瑟夫·斯沃博达被誉为“灯光与舞台空间魔术师”,擅长通过“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灯光传达出戏剧的诗意”。他出生于1920年,彼时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艺术对其影响颇深。斯沃博达曾说过:“战后的我们都感到一种驱使,有必要把先锋派过早中断的探索延续下去,并推进它们在空间方面的发现。”

图片

约瑟夫·斯沃博达《海鸥》,舞台设计,1960年

斯沃博达积极地将新技术和新材料引入艺术设计,如在作品《茶花女》(1992)中对“Specchio Magico”的运用。舞台背景由巨大的镜面构成,演出通过调节不同角度的镜像反射画面,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美学意境,观众与演员一同置身于这幅巨大的“印象派画作之中

图片

图片约瑟夫·斯沃博达《茶花女》,舞台设计,1960年

05

87岁的先锋老人

Achim Freyer
图片
阿契·弗莱耶生活照

阿契·弗莱耶的设计灵感来自绘画,“在二维画面上刻画三维空间”的创作理念反映在其许多作品中,他曾表示:乐池、幕线和台框形成了一块画布,物体在上面自行排列,我们不能用空间描绘空间,我们得利用一个面。

如今,这位87岁高龄的舞美大师仍使用自己独特的美学方法,为观众勾勒出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今年六月,其设计的《唐璜》完成首演,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轻盈奇异的舞台上是由面具和木偶打造的荒诞宴飨,它们组合在一起爆发出巨大的视觉能量。

图片
图片

阿契·弗莱耶《唐璜》,舞台设计,2021年



06
舞台事故?
Richard Hudson

理查德·哈德逊的舞台设计作品“非常缺乏安全感”。《观察者报》曾这样概括道:“他是一位在舞台上打破地心引力的新锐建筑师,使地板抬起、墙面倾斜,角色和景物由于无所依附而岌岌可危。”而他本人也坦诚地表示:“我偏爱细长而倾斜的地板、封闭的墙壁和弧形画幕……我也喜欢假透视。

图片

理查德·哈德逊舞台设计


2003年,其作品《塔莫兰诺》摘得布拉格四年展桂冠。脚踏球体的雕塑构成舞台主体,摇摇欲坠的抽象造型让观众极度“不舒适”。哈德逊解释道:“对我来说,这是铁木尔的暴政和侵占半个世界的绝好象征。所以与其在舞台上安放他的雕像,不如只是选取他的脚踏在地球上,呈现一种压迫感。


图片理查德·哈德逊《塔莫兰诺》,舞台设计,2001年



07

“舞台一姐”

Pamela Howard

帕梅拉·霍华德是英国戏剧界的“教母级大咖”,曾获得大英帝国勋章与世界舞美设计展“打破界限”特别奖,是当代国际舞台设计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她主张重拾戏剧演出的综合性,将布景、服装、灯光与肢体存现等舞台符号作为整体展示。

图片
帕梅拉·霍华德《夏洛特》,舞台剧照,2017

帕梅拉的舞台设计作品以色彩丰富与阳光活力著称,而她的手稿也极具特色,欣赏这些由水粉与油画棒绘制的戏剧场景时,仿佛在翻阅色彩盎然的童话绘本。

图片

帕梅拉·霍华德手稿



08

删!删!删!

Katrin Brack

图片

卡特琳·布拉克生活照

“化繁为简”是德国知名舞台设计家卡特琳·布拉克的美学理念,她能够使用同一元素创造整个戏剧世界。2017年,她斩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其作品被《当今戏剧》称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图片

特琳·布拉克《黑人与狗之战》,舞台设计

图片

特琳·布拉克《第六病室》,舞台设计

在舞台《伊凡诺夫》中,她完全舍弃了原剧本中的桌椅、茶饮以及其他室内室外陈设,而仅仅使用白色烟雾。剧中的角色颓唐沉沦,质疑生活的同时又缺乏改变的行动力。舞台上的白色烟雾使角色方向难寻、与世界隔绝,与主题巧妙暗合。

图片
特琳·布拉克《伊凡诺夫》,舞台设计

09

“不明觉厉”

Dmitry Krymov

俄罗斯导演兼舞美设计师德米特里·克里莫夫的舞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其作品常常没有故事线,完全通过象形的视觉符号架构全篇。克里莫夫认为,从前的戏剧都过度信任台词的力量,而他的舞台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空间,一个通过视觉和想象的方式打开的空间。


图片

德米特里·克里莫夫《作品7号》,舞台设计

图片

德米特里·克里莫夫《长颈鹿之死》,舞台设计



10

空的空间

Johannes Schütz

卡特琳·布拉克提倡删繁就简,而约翰尼斯·舒茨的作品则直接大胆地采用“空的空间”。他是彼得·布鲁克理论的践行者,声称自己的舞台是思想的训练场,而非幻觉主义的滋生地,尽可能节制的道具提供和极富象征意义的舞台造型无疑是对观众想象力的挑战。

在《万尼亚舅舅》长达3.5小时的演出中,角色全程被置于封闭的黄褐色盒子里,他们来回游荡、徘徊,出口难寻,无从逃避。
图片

约翰尼斯·舒茨《万尼亚舅舅》,舞台设计,2008年

图片

约翰尼斯·舒茨《海鸥》,舞台设计,2008年


浮生一切,都可以化为舞台上的一场梦影。舞台是戏剧与美术跨学科的融合地各类演出元素不断克服离散性走向一。舞台美术的发展史不仅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更是审美与观念的变化史,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含蓄外放;从客观写实到延绵无尽的抽象宇宙,艺术家们的创作愈发主动,舞台艺术不再是用以描绘的辅助工具,而成为一种有力的表现语言。



精彩回顾:
今晚,你和谁一起赏月?
深度解析:全球艺博会有哪些大变化?
如果回到60年前,你会做什么?
图片

编辑、文  何羽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