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 电 影

 白羊文艺 2021-09-23



放 电 影


郭宏旺



儿时的村里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电影队来放电影。放电影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村子里的一件最红火的事情。那一天全村沸腾,尤其是小孩儿和青年们。
一个公社里,各个村子是按顺序轮流着放电影的。当电影队前一天,在邻近的一村子放完电影时,就知道自己村第二天也要放电影了。心里急切地等待着,盼着第二天快一点过去,黄昏马上到来,就能盼来我们的那一晚上心动。
下午快要放学时,白色的幕布已经挂在我们学校的西墙上,或者挂在校园南侧的两棵大杨树之间。我们光看着挂幕布,心里都激动无比,蠢蠢欲动祈盼赶紧放学。
一路急跑回家,半院儿里就喊上了,“妈,挂好幕布了,赶快吃饭,放电影呀。”妈高兴地应一句,“饭好了,正炒着豆子呢!
那天晚上,多数人家都会炒豆子。有电影看,谁家不炒豆子好像就是极不正常的事情。炒豌豆、炒大豆、炒黄豆、炒黑豆都有。大豆黄豆最香,三棱子野豌豆最不好吃。
天色渐渐黑下来,孩子们大人们都带上小木凳子、马扎,或者一块木板子、一块旧毡子去电影场地。大人们带木板和旧毡子是因为,凳子全让孩子们拿走了,所以没法子只好凑乎。孩子们裤兜里是满满的炒豆子,还散着热气,有时甚至把大腿烫得有些疼痛。去了场地,孩子们一定要努力抢个前排座位,总觉得那样才看得更清楚。可是过一会儿就知道,最靠前的座位一点也不好,长时间高高仰着头,脖子是酸疼的,可有的孩子就是酸疼也愿意。而大人们好像更愿意站在电影播放机的周围,边看电影,边琢磨谈论着这个神奇的小机器。


电影终于开始了,孩子们聚精会神看电影,目不斜视,嘴里不停嚼着炒豆子。整个场地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发一点糊的熟豆子的香味,那香味真是醉人。
看到一半时实在憋不住,我们出去撒个尿,会有新发现。村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扮得齐齐整整,溜光水滑。有的能闻到头发散出很浓的发蜡味道,也有的头发很亮,但没有发蜡的味儿,估计是用水抹得亮铮铮。他们在场地一边看看大幕,一边又慢慢走过来,绕过去,再转回来,东一眼西一眼像是在寻找着谁。反正他们的心事只有一半在看电影上,或许更少。我们好像也明白了一点什么似的,一边勒着裤带一边朝他们做个鬼脸,吐着长长舌头恶搞一下,又赶快跑去看电影。然后屁股上好像被谁轻轻踢了一脚。还骂我们呢。
“滚远些儿,些个小屁鸡儿!”  
“嘁,谁还待理你们呢。”我这样想。
夏天看电影,清风凉爽,真是一件美事情。冬天放电影的就有点不舒服,冻得慌。冬天放电影次数会少得多,不过冬天看电影还有另一番风景。
大棉衣、大皮袄、大棉鞋、棉手套全副武装。我爹煤窑上发的那双绿布面、羊毛里子的手套特别管用,丝毫不冻手,以至于后来我在黄村上学时,那双手套陪伴了我三个严寒的冬天。


炒豆子,有没有都行,即使有,吃起来也不方便了。因为天冷,手也不敢随便伸出来。可是有几个年轻人好像不怕冷,村里的一个后生,叫三福子,他就不怕冷。三福子看电影不穿大皮袄,破的大衣也不穿。那年三福子买了件衣服,是黑色呢子褂子。村里人没见过这衣服,他是第一个买上穿着的,而且不是老穿着,是进城、坐婚礼宴席、看大戏看电影才会穿。
那年冬天,下了一点轻轻的雪。三福子穿上那件衣服,站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身体直挺挺的不动。看着电影,很专注,脖子也不动弹的。周围的青年男女们不时地踮起脚、转过头看了又看,在看三福子的呢褂子,越看越想看。三福子就更一动不动了。人们在看着他,悄悄议论着他。所以他不动,更不说话。
雪花在三福子的肩膀上越积越厚,快要挨着他脖子了。脊背上胸脯上也挂满了雪花,可三福子越发不动弹了。他似乎是怕一动弹雪就会掉下去一样。三福子是不是傻呀,但我们知道,他这人精的很。我不知道三福子冷不冷,那衣服就真的有那么抗冻?竟然能抗过去这两三个钟头挨冻的时间?
过了一段日子,听人们在街上说道,那呢子褂子不能水洗。飘上去的雪花,可以干洗那件贵重的呢褂子。原来是这样呀,这就是咱们农村里的干洗吧。我对这说法表示怀疑,但三福子站在那里不动弹,有另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他希望,当然他也知道,那样子,他就是人群中年轻男女的关注焦点。
村里有时候供电不稳定,有时电影放映中忽然停电。一瞬间满场子都是叹息声,叫骂声,有人还会猜测是不是乡里头电管所的人专门抽架人,就骂得更厉害。好在放映人员常带一个小的发电机,人们也叫它“电毛驴”。一拉响电毛驴,电影就能继续,马上全场平静下来。
不少电影开始时,是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发射着一层层熠熠光芒,之后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闪现,那这部电影基本就是打仗片战争片儿了。看过的电影有很多,黑白片,彩色片,名字也几乎都能说出来。《南征北战》《奇袭白虎团》《黑三角》《冰山上的来客》《渡江侦察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405谋杀案》《金光大道》《咱们的牛百岁》......
这些电影,我们不光是在自己村里看。我们是挨着村子连续反复看的,有的看过三四次还要继续去看,或许是因为那电影太精彩,也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我们好长时间都没什么精彩的东西可看。
去邻村看电影之后,年轻人们还有一个话题,也许要谈论好几天:那天到黄村看电影,谁谁的自行车后架子上,驮着人家谁谁家的那个女孩。

(致谢百度图片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