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严保庸的几副联  邓涛
2021-09-23 | 阅:  转:  |  分享 
  
今天继续读严保庸的几副联。严保庸昨天韩老师已经作了详细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他工诗文、善丹青,尤工戏曲,余不赘述。寿侯理庭母开上寿初筵,九十曰耄
;后重阳一日,八千为秋。挽姬人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赠钱次轩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
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校记:《楹联丛话》称所赠系苏州沧浪亭旁大云庵主持六舟上人。赠徐树人中丞(时
严因失路投徐)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赠金德辉伶工我亦戏场人,世味直同鸡弃肋;卿将狎客老,名心还想豹留
皮。寿侯理庭母开上寿初筵,九十曰耄;后重阳一日,八千为秋。侯理庭,生平不详,《楹联续话》云:……又侯理庭太守之母夫人,九月初十日九
十寿联云:“开上寿初筵,九十日耄;后重阳一日,八千为秋。”又理庭之公子新婚曹氏,贺联云:“雀屏妙选今公子;鸿案清芬古大家。”上寿具
体多少岁,历来说法不一。《左传·昭公三年》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
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
年纪很大的人。“八千为秋”,语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此联上比切寿星遐龄,下比表
祝寿之意,分工明确,用典妥帖。挽姬人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梁章钜说:严问樵有姬人没于江,问樵哭以联云
。不过此联更为广泛的说法是苏东坡为悼侍妾王朝云所作。?王朝云,钱塘人,出身歌女,12岁被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收为侍女,18岁纳为侍
妾。东坡为她起字“子霞”,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东坡的一生中,王朝云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是参禅修道的朋友,是同甘共苦的夫妻。苏轼最困顿
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直到34岁故去。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耿直豪放的人,喜欢在人前口无遮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更无所顾忌地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抒发自己的不满,?“如蝇在食,吐之为快”。正是这种性格屡屡为他惹祸招灾,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
遭贬,甚至几乎赔上性命,然而他终不悔悟。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善解苏东坡的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
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说
:“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
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颠沛不已,甚至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
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无怨无悔。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苏东坡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王朝云甘愿与苏东坡
共度患难,布衣荆钗,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王朝云生前学佛,临终时诵《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四句偈词。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像闪电,转眼之间就永远消逝了,因此没必要过于在意。安葬后不久,栖禅
寺的僧人为了悼念这位虔诚的信徒,化募善款,在墓上建一小亭,名曰“六如亭”。现在看到的六如亭是为1984年重修的。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
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就是“六如亭”,用以纪念朝云。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
雨倍思卿。”这副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这副联已经损毁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存的
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清朝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时重修的,亭柱的石刻楹联是陈维所书:“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
塔,一亭湖月冷梅花。”楹联形象、真切地概括了东坡与朝云当年贬谪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反映出千百年来朝云墓带给后人的阴冷、凄清的感觉。故
事不知是否为后人附会,存疑。赠钱次轩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校记:《楹联丛话》称所赠系苏州沧浪亭旁大云庵主持六舟上人。百度百科对钱栻介绍如下:“钱栻(1611-1643),原名格,字去非,
号次轩,浙江嘉善人。师事黄道周。道周下狱,钱栻不避险难,入狱探望。崇祯十六年(1643),道周讲学余杭之大涤山,栻病初愈,褰裳往从
。因劳顿复病卒。年三十三。著有《易学纪闻》、《尚书文义》。”考钱次轩生平,不以善治金石称,故此联赠六舟上人可能性更大。六舟(179
1-1858)名达受,浙江海宁人,早年削发于海昌白马庙,投身于松光和尚座下,十七岁正式薙染为僧,曾先后住持过湖州演教寺、苏州沧浪亭
、杭州净慈寺,晚年退隐白马庙。作为东南著名的古刹之一,白马寺于佛法之外,还以艺术传承为世人瞩目,尤其是诗的传承。白马寺从五世祖烎虚
和尚以后,一直到六舟的业师松光和尚,皆能染翰,六舟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自是得益匪浅,故于诗书画印靡不精通。因为六舟和尚全面的艺术
才能,所以当时文坛、艺坛名流,如戴醇士、吴荷屋、阮元、刘燕庭、钱警石、陈寿卿等,皆乐意与之过从。又因六舟“性耽于金石,凡商周秦汉之
彝器皆能考古以证其原,后,阮文达公闻其名,招至文选楼,以金石僧目之”,鉴于阮元当时的政坛、文坛地位,“金石僧”之名遂广播海内。六舟
和尚是全形拓的创始人之一,全形拓是除摹拓金石文字图案之外的保存器物器型全图与金石考证的最为有效的技法,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
使用墨汁和宣纸,辅以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将青铜器等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原到平面拓纸上的传拓技法,在所有传拓类别中难度最大。此
联上联从时间入手,写六舟和尚在治金石方面取得的成就,下联转写自己善酒好诗,能文能画,在佛学之外的地方十分厉害,属于帮六舟和尚贴个膜
,转手再给自己镀个金的类型。赠徐树人中丞(时严因失路投徐)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据朱应镐《楹联新话·
卷九》载孙诗樵《余墨偶谈》所述:丹徒严问樵太史年十九为名解元,试春官报罢。出都,行至山东,旅费已尽。时通州徐树人中丞守泰安,初未识
面,问樵书一联,使人投之。徐迎入署,极尽情好,濒行赠五百金以壮行色。?从这副对联就能看出,严问樵才气横溢。他的这副对联把徐树人说成
是徐孺子,巧用《滕王阁序》“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而自己则成了“严先生”,自比汉代名士严光,穷得无衣裘御寒。徐孺子,即汉代南昌高
士徐稚。陈藩任南昌太守时,特设一榻,徐来时即下,徐去即挂,礼遇有加。此联称树人为“徐孺子”,是以同姓谓其亦为一代高士。因其地位又同
当年陈藩相当,加之“可容下榻”一个设问,使树人一下就感到对来人不可等闲视之。联语旋以身遇寒冷而“尚未披裘”设喻,言虽委婉,而目的自
明。严到达后,“徐亟款留之,并赠厚(不少)赆(路费),正是此以高超的表达技巧而取得的攻关效果。下联的严先生,指的是东汉名士严光,也
就是严子陵。严子陵拒绝刘秀的招揽,在富春山稳坐钓鱼台。严子陵曾经“披羊裘钓泽中”,所以下联如此称呼。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年的徐孺子受
过太守(后世把知府称为太守)的恩惠,而你徐宗干乃是徐孺子的本家后人(此句乃是给徐宗干脸上贴金),不知道能否投桃报李,像那位豫章太守
陈蕃那样善待贤人呢?下联的意思是说,我严问樵就像当年的严子陵一样(通过姓把两者串联起来),都是有才能的人。但是当年严子陵还有羊皮裘
穿,而我如今困顿无比,艰难无比,真是惨兮兮啊。下联的意思,自然是对徐宗干说:“知府大人,你能眼睁睁瞧着一个名士饿肚子吗?你如果不接
济我这样的名士,那岂不是你的罪过?”这本来是一个打秋风、求化缘的对联,却因为文字典雅、意思含蓄、典故精确、一语双关而瞬间吸引了徐宗
干的目光。?上次读过袁枚的一副《赠金陵太守谢锽》: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同样是哭穷,同样切姓,正可与
本联参照读之。??赠金德辉伶工我亦戏场人,世味直同鸡弃肋;卿将狎客老,名心还想豹留皮。《清稗类钞》优伶类云,伶人金德辉工度曲,曾供
奉景山,以老病乞退。粗通翰墨,喜从文人游。一日,请于丹徒严问樵太史保镛曰:“予老矣,业又贱,他无所愿,愿从公乞一言,继柳敬亭、苏昆
生后足矣。”严感其意,为书一联云:“我亦戏场人,世味直同鸡弃肋;卿将狎客老,名心还想豹留皮。”柳敬亭,明末清初著名说书艺人,苏昆生
,原名周如松,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清代伶人“喜近雅流”,除了可以借名士吹嘘之力为梨园增价之外,还有对文人雅士的生
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企盼和向往。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未必都能身登庙堂,为官为宦,但在精神文化领域,往往都能引领一时风气,而伶人多出身寒
微,从事的又是为人不齿的“贱业”,故往往在心理上崇尚风雅,借此抬高身份地位。上联从自己着笔,言人生如戏,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莽茫世间亦不过如同鸡肋,造语沉痛;下联“狎客”,意为为陪伴权贵游乐的人,“豹留皮”,比喻人死后留下好名声,常与“人死留名”连用。此联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不因自己是一方名士,受赠者是下贱伶人就高高在上,而是将两者共同点联系起来,颇得白乐天“同是天涯沦落人”之神。《对联话》言此联“中边俱澈”,可谓得之。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