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直想去一趟南昌,因为南昌是一座英雄城市,南昌的八一起义记念馆,珍藏着一段不朽的历史。今年4月终于成行。 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进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名为“一代英豪”南昌起义五位主要领导人的高大塑像:中间是周恩来,右手是贺龙和朱德,左手是叶挺和刘伯承。那时他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多岁,最年轻的周恩来只有29岁。就是这些年轻人,在灾难的岁月里,挑起时代的重任,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我仰望着塑像,从那刚毅的面孔和坚定的目光里,我看到了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非凡气质,我看到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情,看到了中国革命光辉的的精神。 正前方是展厅大楼。展厅大楼的右前方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的旧址,原先是江西大旅舍,起义前夕,起义军包租了整个旅社,在这里策划、指挥了八一起义。 进入总指挥部旧址的大楼,我仿佛置身于起义的那个夜晚,仿佛看到起义军在血与火中冲锋陷阵,仿佛听到起义军打响的第一枪;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夜空,唤醒了沉睡的南昌城,震惊了全世界……一种肃穆、敬仰的心情油然而生。楼里展出了当年的警卫室、救护室、会议室、周恩来和林伯渠的办公室等房间;房间里陈列着起义将士们用过的桌椅等生活物品。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深藏着红色的记忆,都在诉说着当年那惊天动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革命从这里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诞生。 通往展厅大楼广场的两侧,有周恩来、澎湃等20多位起义将士的半身塑像。我逐一瞻仰塑像,他们有的出身于贫苦的工人、农民,有的是富家、官宦子弟,为了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置生死于度外,在漫漫的黑夜里,坚信终将日出。然而,他们当中有的还没有看到日出就永远闭上了双眼。但,他们的生命价值成为永恒,他们的精神彪炳史册! 进入展厅大楼,序厅里壮阔、大气的场景所令我震撼:正中是名为“石破天惊”的大型雕塑: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紧握着一把步枪,食指紧扣着板机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直至苍穹;背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两旁的墙壁上环绕着展现南昌起义场面的大型浮雕。整个序厅,彰显出南昌起义伟大壮举的雄伟气势,展现出革命志士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序厅之后展出了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下广东、井冈山会师等内容。 我驻足在一张刊登李大钊被执行死刑的报纸前:李大钊,北京大学教授,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牺牲时年仅38岁。他生前的誓言:“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念。 1927年,蒋、汪集团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五反革命政变,李大钊、陈延年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致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戛然而止,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 八一起义,就是在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危机关头爆发。 1927年7月,党中央指定周恩来为书记,与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前敌委员会举行“南昌起义”。原定8月1日凌晨4点起义,后因一个副营长叛变,提前到凌晨2点。2万多名起义战士,历经4小时全面攻下南昌城。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支持起义,时任江西省代主席江济寰及其儿子也参加八一起义。 起义军按计划南下广东,准备建立根据地再次北伐,一路上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由朱德、陈毅等率领的部分起义军,在广东三河坝遭遇国民党右派重兵围剿,上演了悲壮的三河坝战役。据当时的报载:两千余起义军与1万多敌人隔江血战三昼夜,江水都被染成红色,当地居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饮用江水。 展台展出一幅三河坝战役中,战士们书写的“誓死杀敌”的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我从这4个大字里,仿佛看到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看到鲜血染红的战袍……他们是英雄,正是英雄们流血,才有今天富强的祖国,才有今天的和平安定生活,我的心灵被一阵阵撞击,被一遍遍洗涤。 起义军撤离三河坝路上,与上级党组织和其它部队都失去了联系,部队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粮食、医药、抢单得不到补给,致使士气低落,军心涣散。1927年10月21日,部队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朱德召开了整军大会,强调革命队伍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信念,要有革命到底的决心。同时决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这次整军后仅剩下了八百多人。 这八百多名革命战士,面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几百万军队,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党的坚强领导让他们有了坚定信念,让这八百多颗火种,在狂风淫雨中依然光芒四射,永不熄灭。 1928年1月,朱德率部抵达湖南宜章境内。在这里,朱德上演了施巧计拿下宜章县城的故事: 共产党员胡少海,带领先遣部队化妆成国民革命军,以回乡“协助地方维持治安”的名义进入宜章城,并告知县长“王楷团长”(朱德的化名)率领的大部队明天到达。胡少海的家父是宜章城的豪绅,宜章城的官绅对其深信不疑。 翌日,朱德等率部队,到达宜章城,地方官绅设宴接风。酒宴正浓,朱德突然举起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门外的战士们端着枪迅速冲进来,国民党县政府官吏和豪绅被一网打尽。在同一时间,陈毅、王尔琢指挥起义军解决了县团防局和警察局,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拿下了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这里起义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次举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 湘南起义终因敌众我寡失利,朱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1928年4月28日,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建立士兵委员会的三项英明决策,给部队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部队成为了纪律严明,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民军队。 展厅里通过图片、实物,声、光、电等方式再现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征程;看到疆场浴血奋战的惨烈,看到昂首刑场舍生取义的正气凛然;看到翻雪山、过草地不朽的历程……我的心一次次升腾起对这正义之师膜拜之情。 回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是在党的领导下,军队才能一次次转危为安、浴火重生;在党的领导下,军队才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简介:王瑞松,山东青岛人,笔名鹤松。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作家报》《西部散文选刊》《名家名作》《散文百家》等报刊。 |
|